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歐洲不應由德國央行做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13 09:37:01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歐元區危機近來不但毫無緩解,反而變得更加糟糕。歐洲央行(ECB)通過長期再融資操作緩解了一場初現的信貸緊縮,由此導致的金融市場反彈掩蓋了深層的惡化,但這種情況不會再持續多久了。根本問題仍未解決;實際上,債權國與債務國之間的差距還在繼續擴大。危機進入了一個可能不那麼動盪、卻更為致命的階段。

  據金融時報報道,在危機爆發之初,歐元區解體讓人覺得是不可想象的:以共同貨幣計價的資產和負債如此相互交融,如果發生解體,將會導致無法控制的崩盤。但隨著危機逐步演進,歐元區的重點已經轉移到國家層面。

  長期再融資操作使西班牙和意大利的銀行能夠利用本國債券開展高利潤、低風險的套利交易。在希臘債券的持有人中,歐洲央行享有優先地位,這將打擊其他投資者持有主權債券的意願。如果這種情形再持續幾年,歐元區在不崩盤的情況下解體將成為可能,但這將導致債權國央行持有大量難以強制債務國央行履行的債權。

  德國央行(Bundesbank)認識到了這種危險。現在它正發起行動,反對無限制擴大貨幣供應,並開始採取措施,以求降低自身在歐元區解體的情況下將會遭受的損失。這創造了一個會自我應驗的預言:一旦德國央行開始防範歐元解體,所有其他國家都將效法。市場已經開始對這種情況作出反應。

  德國央行還在國內收緊信貸。如果德國不是歐元區成員國,這種政策倒沒錯。但歐元區里那些負債纍纍的成員國迫切需要更強勁的德國需求來避免陷入衰退。沒有這樣的需求,去年12月敲定的歐元區財政協議就不可能奏效。負債纍纍的國家要麼無法實施必要的舉措,要麼即便能夠實施這些舉措,也會因為需求大量減少而完不成目標。無論哪一種情況,這些國家的負債比例都會上升,與德國的競爭力差距也將擴大。

  無論歐元能否存活,歐洲都面臨經濟長期停滯或惡化的風險。其它國家有過類似的經歷。拉丁美洲國家在1982年後經歷了“失去的十年”,日本經濟25年停滯不前。這些國家都挺過來了。但歐盟不是一個國家,它不太可能捱過這種艱難時期。債務通縮陷阱很可能摧毀一個仍不健全的政治聯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