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克服彈頭防熱問題
其實,即便此次發射取得成功,也僅能驗證他們的遠程導彈投擲能力。一枚遠程或洲際導彈要具備可靠的戰鬥力,還有諸多難題必須克服。
首先是彈頭再入大氣層後的防熱問題。遠程彈道導彈的彈頭重返大氣層時,最大速度達到約20倍音速,與空氣摩擦後產生大量熱量,由此帶來嚴重的氣動燒蝕問題。朝鮮的“大浦洞2號”導彈在2006年唯一一次發射中起飛約40秒後偏離彈道失敗,至於1998年和2009年發射 “光明星1號”和“光明星2號”衛星據美國宣稱也都以失敗告終,朝鮮始終未有機會驗證其彈頭防熱能力。朝鮮的舞水端中程彈道導彈射程只有2500公里左右,防熱問題仍有賴於俄羅斯馬卡耶夫設計局工程師的幫助,朝鮮要研製射程更遠的彈道導彈,防熱系統面臨的困難就更大了。而如今,朝鮮獲得外援的可能非常小。
朝鮮難以解決彈頭防熱問題,還與其國土面積狹小、缺少遠洋海軍、遠洋測控船隊有關。因為要解決彈頭防熱問題,首先要解決的是如何尋獲發射後再入彈頭,通過對其分析,獲得第一手數據資料。朝鮮國土狹小無法完成中程和遠程導彈全程飛行試驗,向海上發射又缺乏遠洋海軍的支持,而且在國際壓力下朝鮮也無法名正言順地進行遠程彈道導彈飛行試驗。除非其國際環境有很大的改觀,否則朝鮮根本沒有解決遠程導彈防熱問題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