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燦榮:李克強訪歐 中國外交平衡東西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0 11:43:51  


  中評社北京4月20日電/《環球時報》19日發表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院長金燦榮的文章,談李克強訪歐,主要內容如下:

  據外交部發布的消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將於4月26日至5月4日對俄羅斯、匈牙利、比利時和歐盟總部進行正式訪問。這是一次橫跨歐亞大陸、穿越東西方世界的訪問,頗耐人尋味。因為被訪問國中,有曾被劃入“東方陣營”的俄羅斯,有代表“西方文明”的歐盟國家,也有在歷史上受東西方兩種文明影響都很深的匈牙利。行程的安排似乎在向世界表明,在多極化秩序日益明顯的今天,中國的外交戰略布局不僅是重視東方,同樣也向西方開放。

  所謂“東方、西方”的劃分,主要是沿襲冷戰時期的概念,在傳統上依照文明的劃分以外,夾雜著意識形態的考慮。西方文明分裂為美、蘇兩大陣營後,美國出於意識形態的考慮,將蘇聯定義為“東方集團”成員。把俄羅斯歸到“東方”的劃分,其實反映了俄目前定位的尷尬:一些俄羅斯人認為自己屬於歐洲,希望自己被承認為歐洲國家,但在歐洲卻難以獲得認同。過去十年裡,世界發生了巨大變化,主要是中俄等新興國家崛起,以及美日歐等發達經濟體的困境。在這種背景下,中俄兩國如何加強協調與合作,是未來多極化秩序的關鍵變量。

  現在中國外交早已過了以意識形態劃線的時代,代之以戰略的平衡性。在60多年的新中國歷史上,上世紀50年代採取過“選邊站”、“一邊倒”的外交路線,60年代執行反帝反修的“雙反”路線,70年代則執行“一條線”的路線,直到1982年中國開始走“全方位外交”路線並沿襲至今。目前中國外交不僅擺脫了意識形態約束,而且力圖廣泛交友而非黨同伐異、挑起對抗。這種戰略思路使中國比過去擁有更多回旋餘地,既受到仍占有實力優勢的西方國家重視,也與相對弱勢的發展中國家或東方世界保持著很深的交情。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