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央行資產超美聯儲 周小川被稱全球央行行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4-23 09:59:36  


 
  “在我們看來,更重要的變化是中國央行對全球貨幣供給的作用。”渣打銀行報告稱,根據其測算,2011年,中國的M2增量已經占到世界新增M2規模的52%。

  事實上,這並不是一個近期的現象,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後的三年(即2009~2011年),全球新增M2的規模中有48%來自中國。渣打銀行認為,在中國推動下,全球M2規模將向50萬億美元邁進。

  為什麼中國要投放如此多的M2?

  渣打銀行給出了三點理由。其一,中國的金融體系由銀行業主導。銀行的信貸擴張,導致的M2增長,要大於以資本市場為基礎的金融體系。

  其二,為了應對經濟減速,中國通過創造需求和擴張銀行貸款刺激經濟,但其他國家主要以財政刺激為主,在經濟滑坡時,這些國家的銀行業反而更為審慎。中國的這種應對措施在2009~2010年、1992~1993年、1998~1999年以及2002~2003年也都曾出現過。M2常規性的快速增長,導致了其基數的快速擴大。

  最後一個原因,為應對外匯流入,穩定人民幣匯率,中國央行大規模擴張了資產負債表。2011年末,中國央行資產規模達到28萬億人民幣,約合4.5萬億美元。與之相對應,美聯儲、歐洲央行在2011年末資產規模分別為3萬億美元和3.5萬億美元。

  背後的成本

  與渣打銀行的分析不同,對中國的巨量M2,國內學者傾向於用經濟改革過程中出現的貨幣化來解釋。

  所謂經濟貨幣化是指交易過程中可以用貨幣來衡量的部分的比重越來越大。舉例來看,改革開放初期農村實行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和私有企業迅速增長都產生了額外的需求。因此,大部分“超額貨幣”被新的貨幣化經濟吸收了。

  1973年,麥金農提出的M2/GDP指標,後來此指標成為衡量一國經濟貨幣化的基本指標。2011年末,中國M2/GDP達到了189%,而美國等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指標大都小於100%。例如,美國2011年末的水平為64%。

  這意味著中國的貨幣化水平不僅超過了發展中國家,同時也超過了美日等發達國家。在貨幣主義者看來,通脹是一種貨幣現象,貨幣的大量發行最終都將體現在物價上。中國多年M2的巨量發行,也給物價形成了一定壓力。

  據媒體報道,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長巴曙松在年初的一次講話中曾表示,目前中國的貨幣存量已經非常大,而在歷史上並沒有出現很顯著的惡性通脹。“大家給予的一個解釋,就是中國的貨幣化進程在迅速推進之中。”他同時還強調,從目前的評估來看,中國的貨幣化進程基本上接近尾聲。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