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馬未來四年在兩岸上“穩中求進”的做法有助其擴大兩岸優勢
此次“大選”結果使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勢頭、速度、進程都獲得正面的推動力。馬在兩岸經貿、民間、文化交流上的態度可能更趨積極。一是馬的兩岸路線在選舉中已得到民意“背書”,民進黨攻馬“親中賣台”收效有限且不得不要做出調整,使得馬在兩岸上的信心增強、壓力降低、顧慮相對減少。二是馬在全球嚴峻經濟形勢下要穩固執政更加離不開兩岸經貿、人員交流。三是馬有心通過深化兩岸交流為兩岸問題的和平解決創造基礎。選後馬、國民黨內部普遍認為推行和平合作的大陸政策是贏得選舉的重要原因,並表示會繼續深化兩岸合作互信。海基會董事長江丙坤接受媒體採訪直言,“相信未來四年馬一定會加速發展兩岸關係”。接下來馬在兩岸交流上的步子應會有所加大,以前有疑慮的、不敢做的,可能會更加大膽去做。選後馬當局在陸資、陸客、陸生問題上態度明顯更趨積極。因此,未來四年兩岸關係的進一步改善和提升應是可以期待的,這對馬進一步爭取民眾支持,尤其是鞏固藍營選票,具有重要意義。至於馬在兩岸政治議題上持保守態度,也不易讓民進黨抓住把柄、從仍具優勢的“主權”角度去攻馬。
(三)民進黨兩岸政策難以做出實質調整,在“兩岸”上的劣勢不易化解
民進黨自2008年5月蔡英文出任黨主席以來,在兩岸路線上一直陷入“既想做出調整以爭取中間選民,又怕失去原有支持者而不敢調整核心的兩岸政治定位立場”的兩難困境,2012“大選”前一直嘗試以玩弄文字遊戲的方式來取得兩者的平衡。不過選舉結果顯示,此種做法是行不通的。
敗選之初黨內雖掀起檢討兩岸路線的聲浪,但很快強硬派就愈來愈佔據上風,“務實派”的聲音逐漸減弱,黨中央敗選報告更定調“敗選關鍵乃基層實力而非兩岸”。無疑顯示民進黨對路線調整會否造成支持者流失、能否得到大陸承認有較大疑慮,加之路線調整與權力鬥爭相互交織,內部很難達成共識,目前亦缺乏推動路線調整的核心人物。由此觀之,該黨未來仍難以對兩岸政策做出實質調整。長此以往,該黨在下一屆“大選”中依然會面臨民眾對其兩岸路線不放心、難以投下支持票的不利局面。
馬政治經驗提升
第二任期的執政和黨務改革值得期待
馬第一任期的諸多缺失,與執政經驗不足有關,其在後半段其實有所調整,已有漸入佳境之勢。隨著經驗提升,馬第二任期的表現應會進一步改善。
(一)馬對施政更具企圖心和信心
馬第一任期在“廉”、“兩岸”上的表現可圈可點,“能”上則外界看法兩極。筆者認為,馬在推動台灣經濟度過國際金融危機以及經濟成長方面實有不錯的成績,但在社會分配方面讓民眾有較大的“無感復蘇”怨氣,與民意脫節、施政魄力和危機應變能力不足等缺點亦較為明顯。馬連任後一再宣示將會大刀闊斧來繼續推動改革,讓台灣脫胎換骨,為台灣公平正義有序發展奠下堅強的基礎。馬多次強調要讓台灣弱勢民眾能夠得到更多照顧,進一步縮短貧富差距,新任“行政院長”陳沖也提出“富民經濟”的理念,施政方向無疑是正確的。馬選後還特別強調將繼續homestay,並推動政務官下鄉,到第一線面對民眾,建置基層民意“預警系統”,也有助於更好地縮短施政與民意的距離。
(二)國民黨黨務革新將更具針對性和務實性
馬第一任期,馬金體制改革脫離台政治現實、過於理想化的缺點較為嚴重,與地方派系“切割”引起較大反彈,重挫國民黨的基層實力,而“南更綠”則是另一個嚴重問題。不過,馬在2010年“五都”選後即對處理地方派系的方式做了較大調整,2012“大選”中與地方派系的關係已有所改善,相信馬第二任期在處理地方派系方面應會更有經驗和智慧。馬選後高度重視南部問題,特別重用楊秋興等南部人才、啟動“打拼南部”的政治工程,強調基層覓才和人才培養,都可以算是吸取前四年深刻教訓的明智之舉,目前從方向、思路、用人等方面看,都是可以期待的。而從蘇俊賓、陳以真選南部“立委”僅小輸綠營“強棒”看,南部並非鐵板一塊,國民黨只要勤於經營仍是有可為的。
國民黨未來四年仍面臨諸多挑戰
民進黨依然是其強勁對手
(一)國民黨未來面臨的主要挑戰
一是在歐美債務危機導致經濟環境不佳的情況下,能否提高施政績效,交出亮麗的經濟成績單,尤其是能否採取有效措施減小島內的貧富差距,降低民怨,讓民眾從復蘇“無感”到“有感”。二是在“立委”席次國民黨大減、民進黨大增,民、親、台聯三黨不排除議題合作的複雜“立院”生態下,馬當局如何化解在野黨對施政的牽制。三是國民黨能否在堅持黨務改革的同時,更為理性、穩妥地處理好與地方派系、基層黨工的關係,鞏固基層實力。四是國民黨的“南部工程”可謂是“知易行難”,能否在政策、預算、資源分配上做好配套,對切實縮小與綠營在南部的差距至關重要。五是2014年“七合一”選舉對接下來的島內政局發展走向具有重要影響,國民黨在支持者投票意願一向不高的地方層級選舉中,能否取得不錯成績非常值得關注。
(二)民進黨仍是強大對手
一是政治實力已有大幅提升,該黨在蔡英文帶領下已走出2008敗選的陰霾,故才會在2012“大選”中對馬構成較大威脅。二是政黨形象在“小英路線”下得以改善,得到不少民眾的認同。未來不管誰接任黨主席,理性務實的路線應不會有大的改變。三是仍具本土優勢。“台灣主體意識”不斷增強,部分民眾對兩岸關係走得過快損及台灣“主權”和利益仍有疑懼,為民進黨未來繼續打“主權”議題、爭取本土選票提供了基礎。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5月號,總第173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