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大陸學者:和平發展制度建設的五個面向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2 00:33:34  


 
  兩岸關係歷經六十年風風雨雨,已經形成了不可否認的系列“共識群”。上述“三項共同體認”就包括:一是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二是促進兩岸同胞的交流與往來,共同發揚中華文化,有助於消弭隔閡,增進互信,累積共識。三是和平與發展是二十一世紀的潮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符合兩岸同胞的共同利益,也符合亞太地區和世界的利益。其中,第一項“九二共識”是兩岸核心、關鍵的政治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其制度建設的政治基礎;第二項“交流共識”、第三項“和平發展共識”則是兩岸廣泛、普遍的社會共識,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及其制度建設的社會基礎。

  蔡英文所謂“台灣共識”的空幻與荒謬之處,在於企圖用過程顛倒結果、用虛擬取代事實、用閉門造車遮掩歷史潮流,但是忽視了兩岸“共識群”的內在關係和穩固聯結。“九二共識”、“交流共識”、“和平發展共識”既然是兩岸的共識當然也是台灣的共識。2012年台“大選”的激烈攻防,充分展示了兩岸堅持“九二共識”、“交流共識”、“和平發展共識”的主流民意,特別是深化了台灣社會對“九二共識”的認識和認同,更加彰顯了“九二共識”作為兩岸關係核心政治基礎的現實作用和歷史意義。

         正常化

  正常化是就內容而言,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建設是要將兩岸關係“正常化”而不是“不正常”的成果鞏固下來。兩岸關係正常化是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過程中從簽訂經濟協定、文教協定到達成和平協定以及建構兩岸和平發展框架之間的過渡與銜接。“如果簽署ECFA是兩岸關係的一個分水嶺,則進入後ECFA時期,如何在經貿互動的基礎上,把兩岸關係推向一個全面正常化的進程,可能是兩岸執政當局都必須面對的課題。”①

  兩岸關係“不正常”的原因在於台灣問題的基本性質,即“上個世紀40年代中後期中國內戰遺留並延續的政治對立”;國共內戰衍生了政治對立,政治對立又異化出“台獨”威脅。兩岸在政治、軍事上存在的矛盾與分歧,如果不解決或處理得不好,就會成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瓶頸和桎梏,也就無法實現兩岸關係的全面正常化。但是,“兩岸復歸統一,不是主權和領土再造,而是結束政治對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