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浙江永康192人吃空餉 多人請假20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04 09:27:16  


 
  專家:“在編”人員管理應公開化

  近年來,全國各地有關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吃空餉”的新聞不絕於耳,各種奇聞令人咋舌:有的領導幹部,子女還在上大學,就給子女定編制,用財政的錢每月給他/她發工資。有的地方,甚至出現了多起離退休幹部逝世多年家屬仍在代領工資的鬧劇。“吃空餉”,是“在編不在崗”中最惡劣的情形之一。

  華南理工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導師、績效評價中心主任鄭方輝教授認為,“在編不在崗”的情況在全國範圍內如此普遍,與現行財政制度和人事制度密切相關。

  在我國不少縣,公務員工資是“層層配套”的總和,其工資由省財政、地級市財政、縣財政等各級財政組成,一些欠發達地區基層公務員的工資主要靠上級財政撥款。這樣一來,基層公務員“吃空餉”,騙的就是上級的錢,不吃白不吃,他身邊的人缺乏舉報、監督的利益驅動。

  鄭方輝告訴記者,近年來,各地機關事業工作人員“停薪留職”的情況不斷增多,這給某些人提供了“雙贏”的機會。停薪留職者另有高就,只要能保留“級別、待遇”,他就非常滿意,並不奢望照舊領工資。他離開後,他所在的單位就替他領空餉,建小金庫“分錢”。

  “假設15個人的單位,有5個人在編不在崗,單位冒領這5個人的工資。原本屬於15個人的工資由10個人分,這10個人能不高興嗎?能去舉報嗎?”鄭方輝說得很生動。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王敬波認為,行政機關及部分事業單位的人員工資發放依靠公共財政,但現在很多地方把管理這些“在編”人員作為一個內部行為來進行,淡化了其公共財政的屬性,導致了很多漏洞的出現。

  大面積“吃空餉”反映了當前基層機關事業單位管理漏洞多的現實。財政和人事信息不公開,機關事業單位管理就沒有社會公眾的監督,或監督不力,這是主要原因。

  在王敬波看來,從制度層面看,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並不缺失,問題的關鍵在於,不少機關事業單位的管理制度,包括薪酬管理制度,都是人事或財政部門的一些規範性文件,俗稱“紅頭文件”,而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法制化程度比較低,就使得外部沒有一個很好的監督渠道。

  北京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王錫鋅教授認為應當加強對這類行為的制裁力度。如果吃空餉是故意的甚至是惡意的,那麼應該追究相關責任人的法律責任,進行嚴肅處理。

  評論界有聲音認為,某些“吃空餉”的行為符合詐騙罪、貪污公款罪等罪名的構成要件,應比照這兩個罪名予以嚴懲,以起到良好的震懾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