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外媒悲觀議中國經濟“失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5-15 16:28:33  


 
  德國經濟網14日評論說,增長引擎的停轉,讓世界經濟蒙上陰影,厄運沒有結束的跡象,或許經濟危機2.0時代將要來臨。

  “中國經濟正失去一些動力”,《紐約時報》報道稱,在過去30年里推動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出口,上個月增長僅為4.9%,還不到經濟學家們預測的一半。中國還宣佈進口增長在4月份意外地停止,全國各地企業對從鐵礦石到計算機芯片的各種產品失去胃口。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中國經濟可能會陷入困境。

  《華爾街日報》稱,西方社會過去普遍認為提振經濟增長對中國來說易如反掌,中國的政治體制使政府能較順暢地實施政策。另外中國的債務水平相對較低,政府能夠承擔額外支出。但現在,北京面臨不同的形勢:剛過去的這個週末,中國試圖從“經濟刺激工具箱”中找出工具以刺激萎靡不振的經濟,但是這些措施沒法帶來曾經有過的衝擊力。

  對於外媒的大量悲觀預期,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14日告訴《環球時報》,最近中國的經濟數據顯示我們經濟的三駕馬車確實出了一些問題,而外媒對中國非常期待,但他們對等待中國市場完全發育成熟本來就沒有多少耐心,一有負面消息,就會隨意發揮;他們的另外一個意圖是倒逼中國再像2008年那樣出台一個4萬億元人民幣救市計劃,從而再次搭上便車。過去不少外國企業都從中國的4萬億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中獲益巨大,甚至有企業、行業借中國市場起死回生。

  中國將不會對歐洲經濟慷慨解囊 

  為什麼世界對中國經濟形勢反應那麼強烈?有分析認為,這與中國經濟的全球影響力有關,更與世界對中國經濟“被放大的希望”有關。

  美國《華爾街日報》14日說,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的復甦可能比預期需要更長時間,這對全球經濟來說無疑是個壞消息。目前歐洲陷入衰退,美國和日本在努力保持2%的經濟增速,印度經濟不斷走軟,在這種情況下,外界對中國重振需求的希望被放大了。

  法國JOS財經新聞分析稱,中國此次經濟數據中最令歐美失望的,是其進口僅同比增長0.3%,而分析師此前預期高達11%,這是2009年10月以來最低的增長率,這表明倘若出口萎縮,中國就不會拿出更多錢來進口,更不會對歐洲經濟慷慨解囊。中國購買需求和意願下降,還會影響澳大利亞等依靠向中國出口資源而發展的國家經濟表現。

  德國《法蘭克福匯報》14日則以“如果中國現在減弱,德國也跟著遭殃”為題報道說,中國被認為是解決經濟問題的專家。在發達國家的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困難時候,所有的希望都寄托於亞洲“新的偉大力量”,歐洲人普遍的印象是:中國有“鼓鼓的寶箱”,可以緩解歐洲債務危機。但現在,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難逃“危機病毒”的感染,由於歐美市場的疲弱,中國國內需求也持續走弱,中國很可能迎來“十年最弱的增長”。在這個“壞時代”,沒有中國的帶動會變得更糟。作為主要貿易夥伴,德國憑借對華出口增加在歐洲一枝獨秀,現在可能會跟著遭殃。

  德國《世界報》還以“健康的歲月漸漸遠去”為題稱,以前蓬勃發展的中國經濟開始疲軟,讓德國公司抱怨。德國企業已經習慣於在中國的健康成長。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德國公司全球危機下的市場彌補點。不過,中國經濟放緩也有積極的一面。畢竟,該國的經濟過熱對世界經濟有不利影響。現在,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較慢,並沒有對世界市場產生重大的負面影響。世界仍然看好中國,積極投資中國。

  美國CNBC財經電視台分析說,中國經濟可能面臨十年以來最慢的增長。但對美國和歐洲有益的是:較低的商品價格可能有利於美歐,而這正是後者最需要的。匯豐銀行亞洲經濟研究聯席主管弗雷德里克.紐曼週一稱,如果中國政府沒有採取任何刺激經濟增長的措施,可能會對全球經濟產生“嚴重逆風”。但是對世界不同地區的影響是不均衡的。受災最嚴重的將是澳大利亞、加拿大、巴西和印度尼西亞這些嚴重依賴商品出口的經濟體。而另一方面,這將帶來商品和石油價格的下降,因此推動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紐曼稱,在最壞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今夏不實施刺激經濟措施,國內生產總值增長降為6%將不是“不可思議”的。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