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雙非攻陷北區小學 本地家長批搶資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3 09:10:01  


小一統一派位昨日放榜,大批本地學生和跨境生家長昨晨在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派位中心開放前,即於門外排隊輪候領取結果,估計高峰期有近千人排隊,需輪候個多小時才能入內。
  中評社香港6月3日電/內地父母湧港產子對本港影響逐漸浮現,今年小一統一派位有大批“雙非”家長安排子女報讀上水小學,部分本地生被迫跨區前往大埔、粉嶺上學。有本地家長對此感到不滿,批評雙非搶佔本港資源,要求安排本地生和跨境生分開派位,保障本地生就近入學權利;雙非家長則反駁,子女持本港身分證入讀本地學校是福利,不是搶資源。

  本地家長倡分開派位

  教育局表示,今年北區共有3600人申請入讀小一,近四成人是跨境生。為應付學額需求,今年北區有12間小學擴班,另上水和粉嶺26間小學每班小一額外增收兩名學生,兩項措施合共增加600個小一學額。教育局同時採取中、長期紓緩措施,包括在區內4間小學加建合共24個課室,預計明年9月可增加學額供應。

  明報報道,小一統一派位昨放榜,大批本地和內地家長昨晨前往上水80校網統一派位中心上水惠州公立學校門外等候,高峰期估計有近千人排隊,警方一度派出多名警員到場維持秩序,分批安排家長入內領取派位結果。

  上水惠州公立學校校長陳紹鴻估計,今年有1600人報讀上水學校,七成屬跨境學童,但上水區只有800多個學額,要從粉嶺和大埔借調逾200個學額,加上其他措施才解決學額荒。他補充,該校今年有10多個叩門位,會優先取錄住在上水區的學生,盡量讓學生就近入學。

  昨為幼女領取派位結果的本地家長葉太表示,在上水居住10多年,6年前為長子報讀區內小學十分容易,女兒今年卻被派往無選報的粉嶺方樹福堂基金方樹泉小學,她認為“雙非童”湧港讀書令今年小一學額競爭比以往激烈。她慨嘆,自己日前辭去文職工作,專心處理子女升學問題,家庭收入比以往少一半,無法負擔私校或直資學費:“香港搵食難、返工難,估唔到連搵學校都難。”

  本地家長林太家住上水天平邨,為女兒選報10多間區內小學,卻被派往一所無選報的大埔學校,因而落淚﹕“不想女兒去太遠上學,只知現在好慘。”她認為政府應把本地和跨境生分開派位,保障本地生就近入學機會。

  雙非家長:享福利非搶資源

  部分雙非家長則順利為子女報讀心儀學校。陳女士表示,由於兒子年紀小,所以安排他在內地就讀幼稚園,今次只為兒子選報3間上水學校,即獲派首志願鳳溪創新小學。她續稱,日後兒子要跨境上學,預計從羅湖家中到學校只需40分鐘,她認為兒子持香港身分證,有權來港讀書享用福利,“不存在搶資源的問題”。

  面對北區出現小一“學額荒”,資助小學校長會副主席張勇邦建議,教育局可考慮容許部分區內大型辦學團體利用空置校舍增設“分校”,作為過渡措施。政府長遠應教育內地家長,考慮安排子女報讀屯門、天水圍小學,減輕北區學校負擔。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