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專論:民進黨一盤散沙 蘇貞昌何以獨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6 00:39:51  


 
  實踐共治藝術,放手釋權,大器領導,讓民進黨成為“多元有機體”,這個道理和思路想必蘇貞昌也明白,問題是蘇貞昌本人是不是真的可以放下恩怨,而他的眾多死敵是不是同樣可以與蘇化干戈為玉帛,這恐怕不是單巴掌能夠拍得響的。如果民進黨在未來仍然堅持各自為戰,“一人一把號,各吹各的調”,中央與地方執政縣市上下不一,黨內各派系立場左右不一,各派系仍著眼於黨內選舉機器的得失,沒人能夠為民進黨的未來著眼,那麼就算蘇貞昌空有黨內團結的意願,也沒人能夠買帳。民進黨內多年來“窩裡鬥”的傳統也決定了未來蘇貞昌尋求黨內團結之路必然密布荊棘。

  二是兩岸政策轉型問題。眾所周知,兩岸政策是民進黨痛失“2012總統大選”的“最後一裡路”,民進黨在敗選之初的檢討報告中,卻始終諱疾忌醫,不肯正視面對。而新當選民進黨主席的蘇貞昌多年來堅持“台獨”立場,強調“台灣前途自決”,對涉及“一中原則”的政治議題極力排斥,顯示出其在兩岸政治立場上的強硬一面;另一方面,蘇的兩岸手法更顯模糊,一向充滿功利性與投機性。2006年蘇貞昌任“行政院長”時,為了迎合島內工商界的需要,更為了樹立自己的政治上的權威,推行了與陳水扁“積極管理”政策相反的“蘇修路線”。但在2007年與謝長廷競爭民進黨2008年“大選”候選人時,為了爭取島內基本教義派及陳水扁的支持,又全面放棄“蘇修路線”。在目前兩岸和平發展的新時期,面對島內主流民意求穩定求發展的呼聲,蘇再次強調民進黨兩岸政策應“趨利避害”,主張開放兩岸交流,甚至推動“民共交流”。以上蘇貞昌的主要思想都可見其“獨性”加“彈性”的雙重政治手法,頑固性之外更具投機性和欺騙性。

  近日,面對前美國在台協會理事主席蔔睿哲建議民進黨必須調整兩岸政策的主張,蘇貞昌辦公室發言人王閔生指出,蘇貞昌一直認為,民進黨本來就有兩岸政策,不必因為這次“總統”選輸,連中心思想、基本價值都放棄,民進黨的兩岸政策,“原則不變,但態度方法可以靈活運用”;“與中國大陸互動千變萬化,就像打籃球一樣,隊形戰術隨時可以變化,但最重要的是不能把球投入自己的籃框。”這樣一種兩岸關係“零和觀”,更加彰顯未來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依然將固守“台獨”路線這一“中心思想、基本價值、基本原則”,只是在策略上更具所謂“靈活性”,實際上更增加了功利性和欺騙性,以光鮮的偽裝掩飾其頑固的“台獨”立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