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貴州官員談黑惡勢力:某種意義系政府養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1 09:34:24  


  中評社北京6月21日電/這幾天,張仕興忙著走家串戶。玉山村要給村裡通燃氣,得經大夥兒同意才行。“你看,這麼多人簽了!以前都不敢想。”作為副支書,他現在輕鬆多了,“過去政府即使做好事,老百姓也不相信,關門閉戶不讓進咧。”

  據中國青年報報道,這裡是貴州省甕安縣玉山鎮。2008年6月28日之前,它如同其他黔南小鎮一樣隱匿深山中,默默無聞。然而,隨著“玉山幫”被認定該為震驚全國的打砸搶燒事件負責,這個小鎮也陡然聞名於世。只是,它留給人們的更多是驚愕。之後,玉山鎮開始了重建和救贖之路。

  “玉山幫”的崛起

  玉山鎮位於甕安縣城西北20公里處,山多地少,富有礦藏,尤其以磷、鋁礬土為優。這些礦藏分布零散,表層儲存,難以大規模開採,故小礦井成為主體。2000年後,礦產價格飈漲,這個黔南小鎮瞬時成為淘金客的樂園。浙江、福建等省的小老板雲集於此,大發其財。然而,隨著更凶狠食客的出現,饕餮盛宴很快結束了。這個食客就是“玉山幫”。

  “玉山幫”其實並非源自玉山鎮。1994年,熊教勛、鄧紹倫等人在甕安縣中坪鎮結成“兄弟會”,約定成員間“大屋小事要站攏、要互相幫忙”,是為其發端。次年,玉山鎮人盧寶霖、韓波加入,並於1999年重組了該組織,推選本鎮人李發芝為“大哥”。從此,“玉山幫”正式成立。

  從成立之日,“玉山幫”即以嚴密的組織化見稱。如同《水滸傳》中一樣,他們排定了座次,選出十“哥”做領導集體;他們制定了幫規,不准成員吸毒、滋事,以免被公安機關打擊;他們“定期繳納會費”以支撐組織發展;他們盟誓“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他們每年正月初六準時聚首,商量幫中大事。在這些措施下,“玉山幫”逐漸在甕安眾多小幫會中脫穎而出,稱霸一方。

  最初,“玉山幫”流連於聚眾賭博、打架鬥狠,和甕安其他幫派火並不斷,渴望“打出一片天”;接著染指長途客運,違規開設接待站,通過“勸、推、拉”等手段強迫乘客消費,獲取經濟利益;而後“經營範圍”越來越多元化,詐騙、放高利貸等無所不包。2005年,“玉山幫”把手伸進了礦產。

  在2006年以前,玉山鎮轎頂山的磷礦由湖南人楊坤燦獨享,收獲頗豐。這讓盧寶霖等人很是眼紅。他讓弟弟盧宇在楊坤燦的礦井旁也承包了塊地方。可是,這塊地方沒有資源產出。盧宇轉而挖向了楊坤燦的礦井。很快礦井貫通了。雙方厮打起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