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神九與民生並不對立 莫讓負面情緒擴散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27 08:47:41  


6月24日,神九天宮手控交會對接圓滿成功。
  中評社香港6月27日電/美國《僑報》6月26日載文《神九與民生並不對立》,摘要如下:

  北京時間24日,中國科技界同時實現了“上九天攬月,下五洋捉鱉”。這一天,神舟九號與天宮一號以“太空穿針”般的精度完成了手控交會對接,使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完整掌握空間對接技術的國家,為2020年建立空間站奠定核心基礎。同一天,中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西太平洋試驗海區首次下潛突破7000米,達到7020米,這也是世界同類型載人潛水器的最大下潛深度,意味著蛟龍號可以在全球99.8%的海底實現航行、作業。

  毫無疑問,這再次彰顯了中國科技的力量。 1969年的阿波羅登月計劃,給美國人帶來巨大榮耀,每個靜待在電視機前的美國家庭都充滿了興奮之情,成為那個年代美國夢的標誌景象。

  40多年後,同樣的榮耀屬於追求卓越的中國人,激發著中國民眾的愛國主義熱情,也引發了海外華人的自豪與喜悅。 然而,神九的成功也引發了民眾對民生問題的議論。就在神九上天後不久,一則微博廣為流傳:“記者問某市民:你覺得神舟九號成功發射說明什麼?市民:說明中國解決教育問題、住房問題、醫療問題、食品安全問題比登天還難!” 這記倒喝彩雖是戲言,也並未成為主流民意,但仍然發人深省。社會轉型期,民眾思想本就多元化,一些負面傳言往往容易在短時間內廣為流傳,製造民粹泡沫,甚至影響政府決策。

  加之許多矛盾的事情經常同時發生在中國,比如高精尖科技蓬勃發展,而民生難題無解,因此不斷有人主張,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應該少發展那些耗費巨大的項目,把有限的資源放到民生領域不是更好? 客觀地看,民生問題跟登天應該一碼歸一碼,航天工程建立在準確的運算與精確的操控基礎上,而社會問題的不確定性遠遠超過工程問題。

  儘管如此,“國計”與“民生”兩個問題也絕不是對立的兩面,不能因為航天工程重要而忽視民生問題,也不能因為食品安全問題頻發,就否定航天事業的巨大成績。這兩者應該是齊頭並進的關係,不可偏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