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德國退出歐盟才是上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06 09:37:12  


  中評社北京7月6日電/英國《金融時報》7月5日刊發題為《德國退出才是上策》的署名文章,主要內容如下:

  今天,歐洲邊緣成員國正面臨“帕斯卡賭注”的相反情形。貨幣同盟分裂的潛在破壞性如此嚴重,因此,儘管出現這種結果的可能性極小,採取預防措施是合情合理的。遺憾的是,西班牙和其他國家眼下採取的防禦性措施會引發糟糕的經濟後果。出現最惡劣結果的可能性因此大大提高。

  《波動機器:新興經濟體和金融崩潰的威脅》(The Volatility Machine:Emerging Economies and the Threat of Financial Collapse)(牛津大學出版社(OUP),2001年出版)一書的作者邁克爾.佩蒂斯(Michael Pettis)認為,歐洲邊緣國家目前面臨的問題,與過去兩個世紀在新興市場發生的許多債務危機情況相似。

  典型的新興市場繁榮始於某些改善一國經濟前景的發展趨勢。資本開始從全球金融中心流入新興明星經濟體。外來資本刺激了經濟繁榮。經濟繁榮又培育了信心。由於相信匯率風險已經消散,人們被外幣貸款的較低利率所吸引。

  但是,全球金融中心遲早會發生金融衝擊。資本流向逆轉。經濟下滑,信心消失。眼看著國內龐大的外幣債務,人們日益坐立不安。投資者明白,一旦貨幣貶值,這些債務的實際價值將飈升。政府可能無力償還其債務。背負外國債務的企業和銀行可能破產。最好還是謹慎行事。儲戶把資金從國內銀行取出,匯到國外。企業減少投資。家庭推遲購買新汽車。

  儘管個體行為是理性的,但這些行為的綜合結果卻加劇了經濟下滑,提高了出現災難局面的可能性。當然,政府官員會否認出現危機。他們甚至可能通過舉借更多外幣債務,試圖平息擔憂。佩蒂斯認為,這種做法只會雪上加霜,因為在一種貨幣崩盤時,更龐大的外債會進一步拖累經濟。

  最終,當局不得不讓步。隨著貨幣貶值,企業無力償還外債,經濟活動陷入停滯,在急於對衝外債的借款者的推動下,本國貨幣一落千丈。佩蒂斯認為,隨之而來的崩潰的嚴重性,取決於該國資產負債表的結構。從經驗來看,一國外幣計價的債務越多,破壞就會越大。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