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環球時報:日本莫引導東亞民意大對抗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17 09:24:05  


  中評社北京7月17日電/日本有媒體援引在野黨議員的話稱,野田首相“正在策劃8月15日參拜靖國神社”。這未必是真的,野田上台之初曾明確表示不在任內搞這種參拜。當然,日本政壇的變數永遠存在,上述報道的出現,已經反映了日本確有人在攛掇這件事。

  環球時報今日刊登社評文章稱,萬一野田昏了頭,真去參拜靖國神社,中日關係必將迎來新的大倒退。有分析稱,野田一旦走進政治絕境,他為保首相位子有可能不顧一切,屆時中日關係倒不倒退對他來說是次要的。

  這種分析只是假設,但它還是會讓一些希望中日友好的人背上直冒涼氣。用激進的右翼手法抬升個人及黨派支持率,在日本政壇上有過多次。我們不難發現,中日的幾樁“老大難”爭端,主動變花樣挑事、把衝突拖進死胡同的總是日本方面的力量。


  文章表示,在亞洲圍繞歷史和領土的衝突中,“民主的”日本沒做出好表率。民主本是好事,但也是雙刃劍。當日本的“民主”釋放社會各種對外敵意,放大最激進勢力的影響力時,就需讓人警惕了。

  民主化正在全亞洲展開。而亞洲通過民主駕馭爭端的經驗幾乎是零。現在中國的民意也在快速釋放,中日民意大對抗逐漸形成。這或許只是剛開個頭,至少中國迄今肯定沒有石原慎太郎那樣的極端民族主義領袖。但即使這樣,日本大概已經感覺到了中國民間的反日情緒“十分了得”。

  民意對抗民意,要比政府主導的對抗更加無解。亞洲是在走向各國之間的民意較量甚至攤牌嗎?我們的判斷是,如果日本帶頭鼓勵這樣做,那麼這個局面就很可能最終定型,亞洲將失去妥協的空間。

  在中國輿論開放的過程中,人們對民意的外交權力一直缺少了解。日本在釣魚島、靖國神社中的輿論表現,實際上成了中國人的重要參照,中國輿論的激烈程度,以及中國人的其他一些做法,都在有意無意仿效日本。

  文章稱,光靠政府力量就能解決紛爭的時代,在亞洲基本過去了,民意成為各國對策的最大塑造力。但如果各國政府完全放棄對民意的理性引導,那亞洲將面臨極不確定的未來,爆發戰爭並非不可能。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