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蛟龍海試總指揮劉峰講述七千米下潛驚險時刻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7-20 17:35:44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人民網報道,中國第一台自主設計並集成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深潛器日前圓滿完成7000米級海試。20日,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現場總指揮劉峰,海試現場聲學技術保障、試航員楊波做客人民網視頻訪談,與網友交流“蛟龍”號7000米級海試全過程和“蛟龍”號深潛的意義。

  劉峰在談到7000米載人深潛最大的難度時表示,7000米就是深度問題難度最大,這和1000米不同,都是摸著石頭過河,經過了1000米、3000米、5000米,今年做了7000米,這樣的過程對潛水器操作應該有一套比較成熟的規程,但是7000米面臨的就是壓力,在7000米的壓力是700個大氣壓,實際上在實驗過程當中出現了很多的問題,都是與深度直接相關,比如推力器的問題到了下邊不轉了,比如液壓的問題,本來在陸地上這樣的環境是很好的,運轉正常,到6000米、6500米都是正常的,結果到了7000米就出現問題。所以壓力的問題對大家來講是最大的考驗,實際上這次下潛了6次,我認為結果是非常圓滿的,但是實驗的過程是不能說是順利的,因為我們的隊員時刻在跟這些故障打交道,必須連夜處理掉,首先判斷問題在哪,最後一步一步的解決,甚至國外進口的電路板,我們在陸地上都沒有拆過,但是到了海上我們就不得不連夜把這些電路板一根線一根線的找清楚,最後解決了。所以,我說我們這樣的一支隊伍絕對是技術精湛、作風過硬的隊伍,同時我們這樣的一支隊伍用了十年時間走過了世界上半個多世紀走過的道路。

  劉峰又談到了在海試過程中發射的驚險情況,他說,實際上最擔心的一次,是跟潛水器內部的潛航員失去了聯繫。再加上這次整個下潛過程對媒體全面開放,船上有四家媒體,他們時刻知道這些情況,而且很快返回到了北京。當然在現場可以判斷的是艙內肯定沒有問題,最起碼設備運轉正常,實際上那次是非常偶然的事故,導致了指揮部和潛航員之間通訊中斷了將近一小時,按照我們操作規程15分鐘如果通訊中斷應該拋載上浮,最後原因是操作不慎碰到了一個按紐,開啟了一種通信方式,這種通信方式是最最優先的,其它通信方式在這種情況下都關閉了,結果按到了那個按紐以後又沒有說話,一直不能通訊,所以造成了大家都很緊張,領導也很緊張。最後反正我們還是比較及時的發現了這樣的情況,之後就很快建立了一個通訊,接著他們還完成了剩下的作業。我認為這個事情,作為現場總指揮最驚險的。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