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馬英九兩岸政策的核心思想是“維持現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18 01:00:44  


 
  5、對兩岸交流進程,主張“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循序漸進地開展兩岸協商談判,實際作為是“只經不政”。2009年5月,馬英九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對要談的議題優先順序非常清楚”,“三原則”就是“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先經後政”,政治問題在談判經濟性議題時儘量不去碰,以免造成困擾。(14)2011年7月2日,馬英九在演講中表示:“兩岸關係的發展將依照‘先經後政、先急後緩、先易後難’的原則,維持‘剛剛好’的步伐,讓兩岸關係更和平,經濟更繁榮”。(15)2012年1月14日,馬英九在勝選當晚舉行的記者會上再一次表示:第二任期仍將堅持“先急後緩、先經後政、先易後難”原則,兩岸展開政治對話的時機尚未成熟,未來四年機會極小。(16)馬英九在兩岸交流與協商談判方面,主張“三先三後”,但實際上自2008年上台執政以來,始終堅持“只經不政”,其實這也是與其在兩岸政治關係上主張“維持現狀”的思想是一致的。

  6、對兩岸交流原則,堅持“對等、尊嚴、互惠”、“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強調“台灣主體性”。2007年1月22日馬英九表示:國民黨“未來會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為原則,繼續為台灣人民付出”;(17)同年6月,國民黨“十七全”二次會議討論通過“黨章修正案”,增列“堅定‘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的信念”,並在黨員目標中刪除“統一”字眼,改以“和平發展”代替,正式宣示國民黨立足台灣、保衛台灣,一切以台灣民眾福祉為優先。台《中國時報》稱:此為“國民黨來台灣半世紀以來,第一次正式向‘台灣主體性’交心表態”。(18)2011年10月17日,馬英九在記者會上提出:未來10年在“三個條件”成熟時考慮與大陸洽商“和平協議”,其中第一個條件就是“國家需要”。對所謂的“國家需要”,馬英九進一步解釋說,第一就是指“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19)“以台灣為主、對人民有利”,在政治議題上更是執著堅持“台灣主體性”,這實際上也是在兩岸政治關係上主張“維持現狀”的一種表現。

  7、對於兩岸未來與台灣前途,認為“統一、獨立、維持現狀都是選項”,強調“台灣未來由台灣人民決定”。對於兩岸未來與台灣前途問題,馬英九的主張是從原先的“終極統一論”逐步滑向“台灣未來由台灣人民決定”的論述。2005年7月,馬英九首次參選國民黨主席時表示,“國民黨的核心價值是反對‘台獨’,‘台獨’不是我們的選項”;(20)同年12月,馬英九接受媒體專訪時稱:“雖然沒有統一的時間表,但對我們的政黨而言,終極的目標是統一”。(21)2006年1月5日,馬英九接受媒體訪問時改口表示:“台灣是個自由社會,統一、獨立、維持現狀都是選項,每次民調都是選擇維持現狀的民眾最多,國民黨的目標也是維持現狀”。(22)2011年7月2日,馬英九在演講中表示:“台灣的未來,不是任何‘總統’可以自行決定的,一定要以台灣的利益為優先,一定要由台灣2300萬人民,依據‘中華民國憲法’來決定”。(23)對於兩岸未來與台灣前途,2006年以後,馬英九的主張實際上已經走到“維持現狀”、“公投決定”的所謂“中間路線”上,2006年之前主張“終極統一”的理想與抱負則喪失殆盡。

  綜上所述,馬英九的兩岸政策,一方面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基礎上務實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謀求“和平紅利”;另一方面,在兩岸政治關係上則始終“固守法統”、“維持現狀”、“只經不政”。這也正是造成過去四年兩岸關係發展呈現“政經分離”(“政治冷、經濟熱”)格局的根本原因。

  馬英九第二任期兩岸政策將按既定方針辦

  據島內多家媒體分析,務實、開放的兩岸政策是馬英九順利連任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馬英九第一任期民意支持度最高的政策。從深層次看,以目前島內政治現實、兩岸關係發展階段、周邊與國際因素以及馬英九政治個性等角度分析,馬英九在第一任期形成並行之有效的兩岸政策必然持續推行,第二任期完全沒有進行重大調整的主觀意願與客觀條件。

  1、從島內政治現實看,任何“改變現狀”的政策將都面臨重大挑戰與風險。

  首先,在“統獨”問題上島內民意結構為“兩頭小中間大”,也就是說主張“統一”或“台獨”均為少數,而主張“維持現狀”的民眾佔絕大多數。據台灣《聯合報》報導,“陸委會”主委賴幸媛2012年4月17日透過新聞稿表示,從近4年來民調資料來看,長期以來,“儘快統一”、“儘快獨立”大都在2%與9%以下,“廣義維持現狀”的比例平均都在8成5以上,甚至超過9成;馬英九主張“維持現狀”的大陸政策,近4年來一直獲得8成5民眾的穩定支持。(24)因此,島內任何政黨或政治人物,如果明確提出改變“目前現狀”(無論是“統一”或是“獨立”)的主張便會立即成為“少數派”,民意支持堪憂。

  其次,台灣自1996年實行“總統直選”以來,為了勝選,島內政黨與政治人物實際上已經被選票綁架而喪失理想與信念。台灣資深政論家南方朔稱:台灣的泛政治化,特別是泛選票化,的確已成了台灣政治的怪現象。政治人物太在意選票。人們看破他們的心虛,用選票來嚇他們,把他們嚇得手足無措,最後是什麼也不敢做也不能做,也沒有做。政治人物會被區區選票威脅嚇到,當然也反映了他們缺乏了超越於選票的核心價值。(25)

  其三,從國民黨在台灣的發展看,一方面,國民黨是“中華民國憲法”的締造者,也是“中華民國”“法統”的堅定維護者;另一方面,為了擺脫“外省黨”與“外來政權”的陰影,又不得不加快“本土化”的步伐,淡化“統一”色彩。原本以“統一”為識別符號的國民黨實際上已進行了路線調整,如國民黨黨章在黨員目標中刪除“統一”字眼,改以“和平發展”代替,並進而強調“台灣優先,以台灣為主”。從島內政治現實看,國民黨如果不固守“中華民國法統”,並將“中華民國”與台灣緊密連結,其存在價值與發展空間都將受到威脅與挑戰。

  其四,從島內政黨競爭的角度看,執政的國民黨與最大在野黨民進黨,對於兩岸政治關係走向與台灣前途問題,可謂南轅北轍,完全沒有互信與共識可言。國民黨及馬英九“執政”當局提出任何與大陸改善關係的政策都會遭到民進黨的強烈反對。綜上所言,在選舉政治和政黨鬥爭的考量下,“維持現狀”、回避兩岸政治議題便成了馬英九當局最為安全與穩妥的選擇。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