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內容上看,台灣6大新興產業著重在服務業,而福建甚至整個大陸新興產業的重點是在製造業,這客觀上反映了兩岸工業化發展的不同階段,雖然如此,並非產業合作就沒有契合點,沒有合作的空間。因為儘管現在閩台發展新興產業的重點不同,但實際上都是基於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需要,其互補性是客觀存在的,我覺得要分門別類去拓寬合作的領域和途徑。
一是推動福建新興產業與台灣有優勢或著力發展的產業和產品進行對接。比如說在電子資訊產業方面,這是台灣的優勢產業,雖然它沒有列為新興產業,但卻是福建要發展的新興產業,應加強與其合作。又如精緻農業、文化創意產業,雖然沒有列入福建的新興產業,但也是福建要發展的,也可以合作。二是對一些閩台雙方都在發展而技術都還不太好的產業,比如能源和環保產業、新材料等,都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在金融業合作方面。兩岸金融業合作長期滯後於兩岸產業合作,這種狀況很大程度上制約了閩台和兩岸經貿關係的深化。福建要在以往對台金融合作走在前面,而且已有良好基礎上繼續先行先試。
目前,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等金融議題已擺上兩岸協商的重要議事日程。福建要充分利用國務院批准廈門為兩岸區域性金融服務中心的有利條件,在金融市場准入、經營範圍、對台資企業的融資方式等方面採取更加開放的政策,大力吸引台灣金融機構入駐福建,積極探討在福建建立兩岸貨幣清算機制中先行先試的舉措。在農業合作方面。閩台農業合作雖然很久了,但到目前為止,大多數合作還局限在種植業或者是局限在生產層面。今後要著力推動農業合作從生產層面向生態層面、管理層面發展,從農業合作向農村合作發展。要樹立農業、農民、農村“三位一體”和生產、生活、生態“三生協調”的理念,這樣才能突破農業合作的狹隘思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