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日報刊文推薦《江澤民在電子工業部》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1 09:27:58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江澤民在電子工業部》近日由電子工業出版社正式出版了。該書客觀真實地展現了江澤民同志推動我國電子工業發展的一系列戰略思考、重大實踐和創新精神。作為江澤民同志的老同事、老戰友,也作為這段歷史的親歷者,我翻開這本書,耳邊就回蕩起上世紀80年代我國電子工業開拓創新、凱歌高進的時代進行曲;眼前就會浮現出江澤民同志領導電子工業部改革發展的難忘往事。

  江澤民同志是一位具有敏銳歷史意識和深刻戰略思維的領導人。1982年4月他被任命為電子工業部第一副部長,次年6月接替我擔任部長、黨組書記,我擔任電子工業部顧問。這一時期,正值信息革命潮起世界、改革開放潮起中國大地的重要歷史時刻。江澤民同志敏銳地意識到,面對這場信息革命,世界各國無論強弱、貧富,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在許多場合,他不止一次地談到“我們正面臨著一場挑戰”,要正確把握新技術革命的大趨勢,抓住歷史契機乘勢而上。江澤民同志認為,加速電子工業發展是振興我國國民經濟的突破口,是把國民經濟工業化和正在興起的信息革命結合起來的關鍵環節。1983年10月,部黨組向中央呈送了《關於加快發展電子工業的報告》。報告明確建議國家應當把電子工業擺到戰略重點位置,加快發展,使電子工業部門能夠擔負起“軍事電子技術裝備部”、“國民經濟電子技術裝備部”和“人民物質文化生活電子產品供應部”的重任。江澤民同志指出,電子技術將主導未來中國的現代化建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倍增器”。“裝備部”、“供應部”和“倍增器”的科學定位和戰略判斷,既包含了當時電子工業部領導集體的智慧,更是江澤民同志的創造性思考。在今天看來,這些戰略思考仍然是客觀、準確、精辟和超前的。

  江澤民同志是一位開拓務實的改革家。他通過深刻分析研究世界電子工業發展的新特點和我國電子工業面臨的新挑戰,逐步形成了加速電子工業發展的戰略和對策。當時中國剛剛實行改革開放,舊的經濟管理體制尚未破除,國民經濟的生機和活力受到遏制。當時大量電子工業企業地處“三線”,生產脫離市場,虧損現象普遍;部機關思想觀念陳舊,管理效能和協調能力都不高;加上一些西方國家長期阻擾我國引進新技術,電子工業領域的問題更為嚴峻。如何打破困局,迎接世界信息革命競賽的機遇和挑戰,這是電子工業部亟需破解的重大課題。江澤民同志通過大量的調研,抓住了要害問題,逐一尋找突破,為我國電子工業的崛起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首要任務是推進管理體制改革。那時電子工業企業多是部直屬企業,實行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體制,由部直接管理。部內司局之間各自為政,自成體系,橫向協調難、工作效率低,遇到矛盾與問題就上交。江澤民同志把這種管理結構和管理體制稱為“三角形沒有底邊”,決心以改革破題。他主持部黨組制訂出台了《電子工業管理體制改革設想》,通過精簡機構,完善了部、局兩級管理體制,加強宏觀指導,促進橫向聯繫,初步形成了矩陣式管理體制;同時,明確改革電子工業部管理職能,實現政企職責分開,面向全行業,加強行業管理,大大提升了整個電子工業管理系統的科學性和高效性。當時電子工業部的改革,在中央各部委中具有率先突破的超前意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