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家稱美冒對華開戰風險控制太平洋可能為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1 10:20:13  


  中評社北京8月21日電/環球時報發表文章稱,任何國家在其經濟成長過程中都有權分享一個不受威脅的友好國際大環境。美國近來在南海和釣魚島問題上的“衝突操縱”行為正在激化中國與周邊的關係,威脅我國新一輪經濟增長的外部穩定環境。

  在微博上應激式的憤怒無法讓美國人感同身受,洞悉美國在南海和釣魚島所持戰略底線才能獲得中國人的自信。過去我們在南海、釣魚島常講國際政治,現在也不妨換換經濟學角度。

  2008年是國別增長競賽的關鍵一年,國際經濟發展優勢有快速向亞洲、尤其向中國傾斜的跡象。對美國來說,在21世紀繼續保持身處增長大區、維持主導國家地位、領銜產業增長的最好選擇是把兩個多世紀以來主要面對大西洋發展的身體轉過來,面向太平洋。顯然,重返亞洲,美國不是草率而來,操縱南海和釣魚島僅僅是美國太平洋世紀戰略的點集博弈,其深層目標是將國家增長的世紀重點放在倚重亞太地區的增長上。這才是美國人的戰略企圖。

  面對太平洋戰略,美國人有多項選擇。中美共管是個選項,但在未來幾十年內很難轉化為現實。中美俄共管,引申的問題涉及世界範圍,合作成本太高。現實上可接受的是和現存盟友合作,控制整個太平洋地區。在存量上鞏固政治、經濟和軍事資源;在增量上與周邊區域在切入點事件上邊際拓展。這是個小圈子內部合作、外部零和博弈的戰略,目標是實現太平洋地區的遏制均衡。

  在上述戰略目標下,操縱邊際衝突和累積點集收益成為美國中短期行為的常態特征。釣魚島和南海問題是最好的切入點。美國利用了當事國人性在群體應激事件上的命門———對領土問題異常敏感,易於情緒判斷。“操縱衝突”使當事國最重要的思考單元———媒體、學術圈、企業界和決策層———在國別內部於領土問題上意見高度收斂,傾向寸步不讓。“操縱衝突”還使國別間原本尚有史可循的領土歸屬問題因聲索方發散變得模糊不清,嚴重擠壓周邊國家的合作空間。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