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中國工資5年趕上歐美 世界工廠地位不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8-25 15:56:12  


 
  中方理性看“漲”

  對於外媒所預測的“幾年內中國勞動力成本趕上歐美發達國家”的說法,國家信息中心世界經濟研究室副研究員張茉楠指出,這種說法有點誇張。

  張茉楠說,中國絕對量勞動力成本上升速度還是比較小的。多年來我國人口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步伐不算大,我國製造業工人工資與發達國家差距還很大。

  外方報告

  用工成本5年趕上歐美

  法國南特人民銀行6月一份報告預測,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將在4年內趕上美國、5年內追平歐元區、7年內與日本持平,“鑒於生產成本的強勁增長,中國製造將很快失去競爭力。”

  波士頓咨詢集團也說,許多大型製造商正離開中國。阿迪達斯公司宣布將關閉在華唯一一家直屬工廠。該公司稱生產運動鞋的中國工人月收入至少2000元,而柬埔寨工人僅107歐元(約合人民幣851元)。

南特人民銀行則表示,工資上漲會促使製造商轉移至勞動力成本更低的東南亞,埃及、摩洛哥,甚至保加利亞等歐洲國家都可能受益。

  媒體聚焦

  外媒“看熱鬧”中國媒體呼籲轉型

  對於中國勞動力成本逐年增長的現象,中外媒體都給予了普遍關注。外媒熱議稱,工資水平快速增長正威脅“中國製造”的競爭力,動搖著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國內媒體則疾呼“中國製造”加快轉型升級。

  英國《金融時報》發文稱,勞動力成本上漲,讓人懷疑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的地位,但也可把它視為中國製造業向高附加值製造轉移、消費市場吸引力日益增強這一過程的一部分。

  《紐約時報》曾以《由中國勞工薪水增加引起的外貿廠商恐慌》為題刊文說,在中國,雖然漲薪造福於勞動者,但對於在華的外貿公司卻並非如此,普遍漲薪現象使得眾多外貿廠商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

  相比外媒的“看熱鬧”心理,中國媒體則更關注中國製造業的轉型升級。《人民日報》報道說,“中國製造”既面臨著新興經濟體的“擠”和歐美發達經濟體的“壓”的雙重壓力,也面臨著加快轉型升級的有利時機。抓住有限的時間實現產業升級,在製造業結構上進行調整,由低成本競爭轉向差異化競爭,最終由製造業大國變成製造業強國,是中國製造的根本方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