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對華應“搭橋”而非“挖溝”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9-24 20:50:29  


9月20日,美國國防部長帕內塔在山東青島訪問中國人民解放軍北海艦隊。圖為帕內塔在北海艦隊司令員田中陪同下檢閱儀仗隊。
  中評社香港9月24日電/美國《巴特爾克裡克問詢報》9月21日載文《中國的崛起亦能等同於密歇根的崛起》,摘要如下:

  自從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政界一直在爭論“誰失去了中國?”儘管幾十年間相關言論已經有所改變,但在許多美國人心目中和各種政治活動中,“紅色中國”仍被視作妖魔。

  奧巴馬總統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羅姆尼正將中國當作相互攻訐的攻城槌,以操控受困於變化中的世界和2008年經濟危機的選民。不過,兩人的政治說辭創造不出任何就業崗位。羅姆尼舒展肌肉並捶胸頓足地發誓,“上任第一天”就要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為了在選民集中的工業沒落地區展示對華強硬,奧巴馬本周又在世貿組織對中國發起新的貿易訴訟。

  我們美國人都忘記先輩的教誨了嗎?“面對蛋糕,吃和擁有不能兼得。”我們別指望在國內掙著工會要求的工資,然後購物時支付低廉的中國價格。毫無疑問,美國家庭受益於低成本消費產品,而這正是美國和其他國家將生產線遷至中國等國的結果。

  我親眼看到中國改革開放以來所取得的長足進步。如今,昔日一貧如洗的4億中國民眾已崛起為新的中產階級。在此過程中,那個曾經的自行車國度已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我也聽到政客和博客作者言辭激烈地提及匯率操縱、不公平貿易、美國就業崗位拱手讓給中國、侵犯知識產權和網絡攻擊。

  在21世紀,我們可以在不喜歡中國政府某些行為的同時,保持與中國民眾在教育、文化和貿易及投資等領域的交往。聽到有關對中國的抱怨,使我不禁想起我過去的橄欖球和拳擊教練。當我衝對手發牢騷時,教練向我的頭盔擊出一拳說“繼續比賽並取得勝利”。深思熟慮的美國領導人能夠和中國發展“雙贏”關係。對世界1/5的人口、增長最快的大型經濟體、擁有逐漸壯大軍事實力的國家置若罔聞,不是一種明智的公共政策。

  在距離美國大選不到50天的時間裡,我們有機會繼續認真搭建橋梁,而非埋頭挖溝。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