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美媒:美國或無法控制美中關係演變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05 09:10:47  


  中評社北京10月5日電/【美國《世界政治評論》雜誌網站10月3日文章】題:不管喜歡還是不喜歡,美國都無法控制對華關係(作者史蒂文.梅茨)

  若論對美國安全產生重大影響的雙邊關係,可能非美中關係莫屬。在中國變得日益強大和自信時,華盛頓和北京之間的關係將如何發展,仍然不確定。美國一些政治領袖和政策專家認為,如果美國積極設法遏制或限制中國的崛起,就會引起敵對情緒,而這種情緒可以通過巧妙的戰略和調解的方式加以避免,這些人認為,目標應該是讓中國在現有的政治及安全體系內承擔起主導作用,以阻止北京挑戰這一體系;另一些政治領袖和政策專家則認為,中國決意要遏制和縮小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因此,最好現在就表明立場,在中國國力進一步增長和北京建立地區優勢之前。

  這兩個學派都假設,美國通過其政策選擇,將決定未來美中關係是合作還是對抗性的。他們可能都錯了。雖然美國人也許難以接受,但美國可能無法控制美中關係的演變。相反,中國國內的因素將決定這種演變的結果。

  中國透過歷史的棱鏡來看待世界和自己在世界上的作用。這包括幾千年的地區霸主地位,以及一個較近的時期,當時,嚴重的積弱使中國容易受到歐洲殖民大國,後來是日本的蠶食。其結果是一種奇怪的混合:對自身脆弱性的強烈恐懼,加上一個信念,即中國在亞太地區的統治是一種天然狀態。因此,該政權的合法性基於一種結合:一方面是經濟持續增長,以避免國內的政治反對意見,另一方面是強烈的民族主義,以抵禦外國勢力再次發現中國任何可感知的弱點。

  這導致中國把國家安全戰略建立在一種假設基礎上,即經濟增長和政權穩定,不僅取決於能夠獲得原材料,特別是能源供應,而且還取決於對其加以控制。中國植根於歷史的對脆弱性的恐懼使其領導人相信,外人會利用其資源依賴性對其造成危害。在與恢復中國歷史主導地位的衝動相結合的情況下,其結果是,中國將對鄰國採取強硬的、越來越具侵略性的立場,特別是在可能會影響能源獲取機會的領土爭端問題上。

  最激烈的爭端之一是中國同越南對壘。推動兩國間緊張關係的是中國南海的西沙和南沙群島的領土爭端。近幾個月來,中國批准了對這些島嶼的兵力部署,升級了它們的行政建制。在越南看來,這是一個明顯的跡象,表明中國將毫不猶豫地利用其經濟、政治和軍事實力來主導亞太地區。

  中國另一起持續不斷的領土爭端在與日本之間展開。中日的宿怨是嚴重和長期的,但它最近達到新水平,因為圍繞著尖閣群島(即我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本報注)問題爆發了領土爭端。

  關鍵是,中國不斷增長的地區維權舉動是由內部政治動態所驅動:美國既沒有引起它,也無法完全控制它。美國頂多能確保向地區合作夥伴提供支持,幫助其抵制北京。這適用於日本和菲律賓等傳統合作夥伴,菲律賓也捲入了中國南海領土爭端。但這也應該包括新的合作夥伴,尤其是越南。

  幾十年來,美國戰略家一直以為,只要與中國發生衝突,就是在台灣問題上。現在看來,海底能源資源和悠久的領土爭端也許會成為更可能的原因。

  美國與中國的經濟關係的程度可能會限制發生對抗或衝突的可能性。但這並沒有排除這種可能性。

  就美中關係而言,人們的注意力應集中在中國的經濟方面,而不是其軍事方面。如果經濟繼續放緩,甚至停滯,北京就會依靠張揚的民族主義和對自身弱點以及外部蠶食的擔憂,以鞏固其對權力的掌控。如果是這樣,美國與中國的關係將變得更具對抗性和危險,不管美國怎麼做。(來源:新華網)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