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郭正亮:民共正常交往 民進黨才能解放思想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1 12:45:53  


 
  台灣指標調查研究公司的民調也顯示,在謝長廷訪中之後,一旦問到“兩岸如果有機會政治談判,哪些政治人物比較有資格和能力代表台灣”,小英仍以42.1%領先蘇貞昌38%和馬英九29.4%。如果同一問題詢及民進黨選民,小英支持度更高達71.5%,遙遙領先蘇貞昌58.9%。

  換句話說,如果蔡有心東山再起,競逐2016年“總統”大選,謝長廷訪中所帶動的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正是她重新掌握主流民意、凸顯領導能力的最好機會。更何況,在2011年民進黨“總統”初選中,謝系原本就是小英的最堅定盟友,不管是基於政策專長或深厚友誼,小英都更可能與謝系再度聯手,成為民進黨兩岸政策轉型的推手。

  蘇主席權衡得失,終將與謝合作

  最後談蘇貞昌主席。面對謝訪中帶動的兩岸挑戰,蘇主席目前正陷入左右為難的困境。一方面,蘇想競逐2016年“總統”大位,必須慮及主流民意對民進黨兩岸轉型的期待;另一方面,蘇又必須先處理2014年地方選舉,要避免民進黨因為兩岸轉型導致分裂,必須慮及深綠選民可能轉向台聯。蘇本來的算盤,是在2014年地方選舉結束之前,暫時在黨內淡化兩岸爭議,等到2014年連任黨主席之後,再同時展開兩岸轉型和“總統”初選兩大工程,畢其功於一役。

  但謝長廷訪中,顯然使兩岸挑戰提前浮上檯面,加上新潮流系很可能與謝系爭奪兩岸主導權,以及小英可能藉此風潮重新崛起,都使蘇主席不得不提早因應兩岸挑戰。蘇主席何時成立具有決策地位的“兩岸事務委員會”,以及誰將出任委員會主委,勢將成為各界觀察蘇主席如何因應兩岸挑戰的首要指標。

  針對兩岸事務委員會,蘇主席的選擇有三:

  一、徹底淡化兩岸議題,無限期延遲成立兩岸事務委員會。

  二、年底前成“立委”員會,主席兼任主委,避免黨內爭議。

  三、年底前成“立委”員會,邀請謝當主委,推動兩岸轉型。

  面對主流民意對謝訪中的肯定,原本就深諳民意的蘇主席,既不可能與制憲正名派結盟,也不可能無限期推遲成立兩岸事務委員會。至於由誰擔任主委,蘇主席固然可能以“避免黨內爭議”為由,改變原本將邀請謝出任主委的承諾,但謝既已得到多數民意支持,除非蘇能延攬聲望更高的小英擔任主委,否則蘇對謝的公開拒絕,必將被外界解讀成“黨意凌駕民意”,對蘇的聲望將造成傷害。

  問題是,以目前蘇蔡競爭的態勢來看,小英接受蘇延攬擔任主委的可能性甚低,一旦蘇決定由自己兼任主委,形同公開與謝決裂,謝系很可能因此與小英徹底結盟,對蘇邁向“總統”之路,更是一大打擊。

  綜合上述,面對謝訪中提早引發兩岸挑戰,蘇歷經峰迴路轉的兩難抉擇,最後恐怕仍會在年底前成立兩岸事務委員會,而且一旦小英不接受邀請擔任主委,蘇除了與謝合作共創新局之外,恐怕並無其他選擇。

  正常交往,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由於民進黨尚未整合黨內的兩岸思維,為了避免黨內爭議失控,民進黨的兩岸轉型,並不可能像2005年連戰破冰之旅所帶動的全面突破,而更像是摸著石頭過河,一步一腳印,經由不同個案逐步累積成果。兩相比較,國民黨是理論先行,經由兩岸架構的突破,全面解放國民黨的兩岸思想,進而帶動國共合作的全面突破;民進黨是個案先行,經由兩岸個案的累積,逐步化解民進黨的兩岸矛盾,進而勾勒出民共合作的項目拼圖。

  具體來說,謝訪中對民進黨的連動效應,首先將從民共正常交往開始,亦即民進黨將承認與中國大陸正面交往的必要性,不管是民共交往或民進黨知中派,從此也將浮上檯面。為了規範民共交往,民進黨很可能制定與中國大陸互動的行為準則。

  其次是實事求是,針對馬政府即將推出的兩岸政策,務實提出具體主張。預計在未來一年,即將啟動的兩岸政策至少包括:陸生納保+修改三限六不、兩岸互設辦事處、成立自由經貿區+吸引台商回流、陸資來台、ECFA納入服務業開放清單、兩岸文化協議。民進黨必須及早建立政策討論機制,才能因應兩岸挑戰。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