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聯合國官員:“體驗饑餓”增加糧食問題出鏡率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6 20:18:15  


  中評社北京10月16日電/世界糧食日“24小時饑餓體驗”活動不僅引發大家的對活動本身的關注,也讓不少人再次審視我國的糧食安全狀況。目前,我國在消除饑餓、減少貧困問題上取得了怎樣成績?而在世界範圍,糧食問題又能否讓我們放心?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區代表黃安生(Brett Rierson)就此接受中國之聲的獨家專訪。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在世界糧食日說糧食安全,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中國區代表黃安生(Brett Rierson)更多的是對中國二十多年來進步的溢美之詞。

  黃安生:從1979年到2005年,中國的轉型令人驚艶,有超過3千萬中國百姓因此受益。在人類歷史上,這樣的轉型也是前所未有的。在解決饑餓問題上,中國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能力,解決了自己的問題。如今,中國轉型的影響力還在增大,不少國家的經濟發展都在以中國為榜樣。

  中國除了繼續致力於解決本國問題,我們也注意到中國正扮演重要的國際角色,不僅有解決發展中國家減貧問題的長期方案,還有在緊急援助方面的付出。比如去年,中國就向索馬里提供了1600萬美元的援助,幫助那裡的220多萬難民。

  成績只是硬幣的一面。目前,中國還有1.2億貧困人口。黃安生說,問題還在,而關注,可以再多一點兒。正因為此,他認為“饑餓24小時”這樣的活動,不失為增加糧食問題“出鏡率”的好方法。

  黃安生:我想要解決糧食問題,必須首先“意識到”這個問題。國家糧食局讓它的員工們和這個項目聯繫在了一起,我認為這是值得尊敬的努力。當世界糧食計劃署受邀進入中國,和政府一起努力解決饑餓問題時,每3個中國人裡就有1個餓著肚子。如今,這個數字已經降到了十分之一,並且還在快速下降。而要引起人們的注意,“24小時饑餓”這樣的活動是個好主意。

  饑餓,或許是每個人都曾有過、並且不願溫習的體驗。採訪中,黃安生認真告訴記者,希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失業,因為那就意味著,世界上已不存在糧食問題。但目前現實是,每3個人中,就有1人餓著肚子入睡。如果說,餓著的1人面臨“夠不夠”的問題,剩下的2人還有其他的煩惱:“貴不貴”、“好不好”。

  黃安生:“糧食問題”的椅子有三條腿:第一條是糧食的供應,用中文說就是“夠不夠”;第二條是價格,買不買得起,用中文說就是“貴不貴”;而第三條是營養問題,我們除了要有充足的食物、遠離饑餓,更要追求充足的營養和足夠的熱量,來確保我們積極、健康地生活。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