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北斗系統不如GPS?專家:耐心一點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19 17:35:53  


 
  起初針對洲際彈道導彈導航而設計的GPS,契合了信息化戰爭對精確打擊的需求,在彈道測量、遠程火力、全球打擊、特種作戰等領域運用廣泛。在信息化時代,GPS已成為高技術戰爭的重要支持系統,極大提高了美軍的指揮控制、多軍兵種協同作戰和快速反應能力。

  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全球衛星導航系統,GPS長期以來獨步天下,壟斷了全球軍用和民用市場。為確保國家安全,美國打出了“限民保軍”的牌,於1984年出台了選擇可用性政策,旨在通過人為施加選擇性誤差來降低定位精度,讓精度高的軍規服務只供美國及其盟國的軍事用戶用,對其他用戶提供的則是誤差大的民用服務。

  由美軍控制的GPS,儘管在和平時期免費提供信號,但一到戰時就“變臉”。從1991年海灣戰爭、1999年的科索沃戰爭、2001年的阿富汗戰爭到2003年的伊拉克戰爭,美軍對以GPS制導為主的精確制導武器的使用,從7.6%增加到68.3%。但在海灣戰爭期間,美國置歐洲盟友的利益於不顧,一度關閉對歐的GPS服務。這不能不讓一向自視甚高的歐洲人覺得如鯁在喉。

  不甘受制各國競相發展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為了能自主地掌握衛星導航系統在軍事應用和國民經濟上的主導權,世界各主要大國先後上馬了自己的衛星導航系統。

  與美國冷戰的蘇聯針鋒相對,從1976年起組建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即“格洛納斯”。針對美國的選擇可用性政策,1991年初,接管“格洛納斯”的俄羅斯宣布將其開放民用,不帶任何限制。

  歐盟各國不願受制於美國,於1999年提出聯合研製“伽利略”。有別於美俄的軍事定位,“伽利略”是世界上笫一個專門為民用而設計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