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十八大前瞻:城鎮化是中國發展空間的出路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3 10:39:23  


  中評社北京10月23日電/像一個真正的城市人那樣,河南農婦陳海鵬11歲的女兒終於有了自己獨立的房間。

  陳海鵬生活在中國腹地河南省洛陽市郊,去年8月她離開了光線昏暗、空間逼仄的舊平房,一家四口搬進由5個村子合併而成的“和諧社區”,住進了樓房。新家面積130平方米,裝有寬帶和數字電視,空調、冰箱等家電一應俱全。33歲的陳海鵬不敢相信自己在家門口就成了“城市人”。

  這個家庭只是中國城鎮化進程的一個縮影。過去30多年來,作為農業大國,中國經歷了農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規模遷徙。

  據新華社報道,“和諧社區”位於洛陽市以農業為主的半山區丘陵鄉鎮寇店鎮。鎮黨委書記任保軍介紹說,小區佔地622畝,計劃投資6.15億元,整個社區將於2014年底完工,屆時周邊5個村1.4萬人全部搬入。目前已建成24棟6層板樓,入住居民260戶,社區內有學校、超市、衛生所、文化中心和養老服務中心,基本是城市社區的模樣。

  更讓陳海鵬安心的是,較之以前自建的農村住宅,社區新房除了集體土地使用證外,還發放房產證,可以用來抵押貸款,正可謂“有恒產者有恒心”。

  作為人口大省和農業大省,河南省一直面臨人多地少、城鎮化水準低的矛盾,堪稱中國發展的“樣本”。“和諧社區”代表的新型農村社區,是河南推進城鎮化的一個新思路——“農民市民化,就地城鎮化”。

  這意味著,把居住相對分散的農民集中在具有社區服務和管理功能的新型社區內,城鎮的文化、教育、醫療等基本公共服務同步向農村延伸,讓農民告別臟亂差的生活環境,逐步提高生活水準和整體素質。

  整合到“和諧社區”的5個行政村原佔地4125畝,通過新型社區建設,節約土地3107畝。節約出來的土地則用於復耕或發展第二三產業,解決農民市民化後的就業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