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拉美有望跳出“中等收入陷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4 14:15:24  


 
  拉美國家發展經濟的經驗教訓

  近幾十年來的實踐表明,拉美經濟的發展主要有三方面的經驗:第一,經濟發展模式和戰略應適合本國國情。目前拉美國家不再刻意尋求發展戰略和模式的一致性,而是以更加務實和靈活的態度發展各自的經濟,並積極地融入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之中。第二,應對經濟結構進行及時調整。目前拉美各國根據本國的情況,對產業結構,特別是工業結構進行了調整,一些國家按照新的發展戰略對資源重新進行了配置,出現了非工業化的趨勢。而另一些國家在削弱傳統的進口替代工業的同時,加快了面向出口的工業部門的發展。第三,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和國家調控的作用,不能偏廢某一方。隨著經濟改革的深化,市場機制在拉美國家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普遍得以確立和鞏固,國家在經濟中的調控作用曾一度弱化,但近年來,又有所加強。

  主要的教訓有:第一,應正確處理社會發展與經濟發展之間的關係。拉美國家在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後,曾一度忽視經濟與社會的協調發展,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中高收入階層的政策,政府在調節收入分配方面力度不夠,結果加大了貧富差距,很多拉美國家的基尼系數在0.5以上,從而加劇了社會矛盾,使拉美成為“世界上收入分配最不公平的地區”,甚至引發了激烈的社會動蕩。

  第二,應保持政治的相對穩定。政治穩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分析拉美經濟發展中的危機與風險,其中一個重要的誘因是一些國家政府更迭頻繁,政局不穩,破壞了投資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干擾甚至阻斷了儲蓄向投資的轉化過程,並使投資的結構更趨短期化。政局不穩加劇了社會動蕩,社會動蕩又加快了政府的更迭,也難以使宏觀經濟保持持續穩定的發展。

  第三,應正確處理工業化和農業發展之間的關係。拉美國家在進行經濟結構性改革過程中,重工輕農政策使農業部門處於十分不利的地位,使廣大農民失去了政府的保護,農業邊緣化的趨勢進一步加強。

  第四,應正確處理利用外資與提高國內儲蓄率兩者之間的關係。拉美國家的資本積累能力很低,這導致它不得不大量依賴外資,大量引進跨國公司的投資,大量向外國商業銀行借債,一旦外資撤走,國民經濟就陷入危機。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機說明,過度依賴外資特別是短期外資並非上策。在積極引進外資的同時,應該努力提高國內儲蓄率,以減少對外資的依賴。

  第五,應正確處理髮揮本國資源比較優勢和提高產業結構之間的關係,通過改善產業結構和提高科技水平等途徑來強化自身的競爭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