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山大回應設儒學課堂:不是回歸穿長袍讀八股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0-24 15:08:53  


  中評社北京10月24日電/大學里設儒學課堂,儒學課怎麼上?是不是要“穿著長袍讀八股”?和常見的“讀經班”又有哪些不同?山東大學全國首個儒學課堂“尼山學堂”開班近期引發網友熱議。

  日前,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執行副院長王學典接受新華網《第一回應》欄目採訪,對“尼山課堂”相關情況作了介紹。

  本碩打通、中西打通

  新華網記者:此前許多大學也出現了“讀經班”,這次山東大學設立“尼山學堂”與此前的學習班有何區別?

  王學典:孔子出生地是位於曲阜市城東南30公里的尼山,所以我們將這個儒學課堂命名為“尼山學堂”。許多高校設立的“讀經班”是在既有學科分類框架下,為滿足學生個人興趣和愛好而設立的,不是以一個專業的學科面貌出現的。山東大學首期“尼山學堂”於今年10月8日正式開班,它是從本科階段開始、致力於培養古典學術研究人才的本科教育,而非短期培訓。

  在設立儒學學科之前,本科教育中不存在“儒學”這樣的一個學科,在碩士和博士培養中有這樣的專業和研究領域,哲學、歷史和文學中都包含著儒學的相關內容。但我認為那是被現代學科分類割裂後的儒學,不是原來意義上的整體的儒學。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整合文、史、哲等相關學科,恢復儒學“亦文亦史亦哲”的整體性特征。

  新華網記者:“尼山學堂”採用一種怎樣的培養模式?是不是只教授儒學經典?

  王學典:“尼山學堂”課程設置以“本碩打通、中西打通、古今打通”為理念,主要以經史子集等原典研讀和專題研討為主,設立了“周易導讀”、“詩經導讀”、“尚書導讀”、“儀禮導讀”、“禮記導讀”、“左傳導讀”和“四書導讀”等相關課程。同時,學生要按學校規定修學通識教育的必修課程,包括英語、西方哲學和西學史等課程,提高學生跨文化交流能力。

  “尼山學堂”有以下幾個特點:第一,採用“1+3+3本碩貫通模式”,即一年的通識教育階段,三年本科加上三年碩士研究生培養,課程打通安排。第二,實行小班授課,採用導師制。第三,注重校際、國際交流。學生在學期間可以跨校園、跨國境選課、參加專題研討或培訓,實行協同育人和國際化培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