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改變正在發生——從宏觀層面觀察謝長廷大陸行的“蝴蝶效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30 08:47:48  


 
  3、“憲法一中”具有某種建設性,能否轉為黨內主流尚待觀察。

  上述不同點是謝長廷登陸“形式”之外值得我們觀察的重要“內容”。筆者以為,就“憲法一中”而言,其積極的價值在於:首先,它包含了“一中內涵”。眾所周知,台灣地區現行的“中華民國憲法”是一部“一中憲法”,蘊涵著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法理,歷經七次“修憲”都未改變主權領土範圍。“憲法一中”的概念保留了兩岸“一個中國架構”的法理連接,這為兩岸和平解決爭端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礎。其次,“憲法一中”的論述較民進黨一直強調“台獨”神主牌、始終否認抵制“憲法”有很大的不同,對民進黨堅持“台獨黨綱”的核心價值產生了重大衝擊。島內輿論因此評價,“謝把民進黨從虛幻的‘台灣國’拉回到‘中華民國’、‘中華民國憲法’”;謝的登陸是“昭示台獨終局,他想要傳遞的主軸信息是民進黨不搞台獨了”。⑩

  另一方面,我們也應看到,謝的相關論述還有不少模糊未明、自相矛盾之處乃至“台獨”的元素,需要其進一步闡明、澄清和剔除,尤其是謝氏論述中所蘊藏的“一邊一國”的“台獨”理念,是其難以得到大陸方面回應的最大缺陷。同時,過去的經驗也顯示,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出於選舉等政治目的和個人利益考慮也常常會出現言行不一的情況。此外,更重要的是,從實踐意義上說,這些設想目前只是謝個人的想法,離民進黨的主流立場相差甚遠。未來謝長廷能否經受住“台獨”基本教義派的猛烈炮火,能否爭取到蘇貞昌、蔡英文等其他黨內要角的理解與支持,進而能否有機會擔任“中國事務委員會”主委主導民進黨的兩岸論述轉型,這些都有待進一步觀察。

  綜合評判,筆者認為,謝長廷提出的以“憲法一中”為核心的兩岸論述,是迄今為止民進黨內務實派對兩岸關係性質認定所提出的最具創意和建設性的提法。雖然離大陸的主張還有相當的距離,還不足以構成民共對話的政治基礎,還將面臨黨內的重重障礙,但這一設想本身仍具有重要的思考價值和借鑒意義。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新形勢下,台灣方面所提出的任何有關處理和解決兩岸關係的設想、方案和提法,只要不違背“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都應予以應有的重視,以便從中汲取有益的養分,集思廣益。2008年胡錦濤總書記在著名的“12.31重要講話”中強調,“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⑪2012年7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中又進一步提出,“當前,增進政治互信就是要維護和鞏固一個中國的框架”,“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在此基礎上,雙方可以求同存異,增強彼此的包容性”。⑫在兩岸尚未統一的情況下,兩岸各方應努力開闢求同存異的新路徑,尋求兩岸共識的包容性,以不斷豐富和完善共同的設想。

  筆者認為,從發展的眼光看,體現一中原則、維護一中框架的表現形式,在不同的歷史發展階段,針對不同的對象,可以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和實現路徑,但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這一核心不會也不應有任何變化。認同“兩岸同屬一國”,不僅是兩岸當局、國共兩黨之間建立政治互信的根本基礎,也是大陸同包括民進黨在內的其他島內政黨建立政治互信的基礎。在不違背“兩岸一國”的前提下,大陸方面願意與任何人、任何政黨進行對話和談判,什麼問題都可以談,也一定會談出雙方都能認可接受的成果。

  結語:期待謝長廷的“一小步”
     變為民進黨的“一大步”

  謝長廷的大陸行已經落幕,但由此而引發的改變才剛剛開始,特別是對民進黨的發展將會產生重大衝擊。2005年國民黨再次丟失政權後,痛定思痛,對大陸政策進行了大調整,連戰先生首訪大陸達成“胡連會”,國共兩黨在反對“台獨”、堅持“92共識”的政治基礎上攜手合作,不僅實現了國共歷史性的和解,更推動了國民黨重新執政。雖然謝長廷的登陸行動不能同連戰的“破冰之旅”相提並論,但人們仍然有真誠的期待,期望謝長廷的一小步能夠帶來民進黨的一大步。

  民進黨的黨旗是十字路口立了一個台灣地圖,這正好反應了民進黨的目前處境,何去何從需要黨內有智慧、有遠見、有魄力的領導人登高望遠作出決斷。一個無可逆轉的現實是,當前的時代環境與民進黨拋出“台獨黨綱”時的時空背景已經大相徑庭,從潮流和趨勢看,民進黨的“台獨”主張越來越難以為繼,路線轉型勢所必然,小修小補、精心包裝的所謂策略性轉型無濟於事,民進黨只有正本清源,痛下決心,拋棄“台獨”,實現戰略轉型,才能脫胎換骨,為民進黨的長遠健康發展創造必要的條件。

  目前,民共之間因為民進黨一直堅守“台獨”和兩岸“一邊一國”立場導致兩黨難以建立政治互信,這是非常令人遺憾的。大陸一直希望民進黨能夠早日撤除自己為民共黨際交流對話設置的障礙,擯棄“台獨黨綱”,為雙方的合作創造條件和空間。這樣做,對兩岸關係有利,對台灣民眾有利,對民進黨也有利。反之,民進黨若繼續頑固堅持“台獨”立場,將難以在未來的“大選”中獲勝,甚至長期處於在野地位;即使僥倖執政,也難以實現長期執政。謝長廷先生曾經預言,“只要有善意和誠意,時間會解決歷史問題。”筆者也深信,只要民進黨誠心誠意地想解決問題,在“一中框架”基礎上,共民之間總會有智慧找到處理問題的辦法的,謝長廷參訪大陸就是一次有益的積極探索。若干年後人們再回過頭來評價,會發現謝先生這趟“開展之旅”猶如南美亞馬遜河上振翅的蝴蝶,已對民共關係乃至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起到了積極的催化作用。

  注釋

  ①台《聯合報》2012年10月8日報導。

  ②台《中國時報》2012年10月13日報導。

  ③台《旺報》2012年10月9日。

  ④多維新聞 http://taiwan.dwnews.com/news/2012-07-12。

  ⑤台《中時電子報》2005年5月21日。

  ⑥台“中央社”2007年7月15日電。

  ⑦中國評論新聞網2011年1月10日報道。

  ⑧中評網2011年1月15日報道。

  ⑨謝長廷《未來:不一樣的台灣》新文化教室出版2012年4月107頁。

  ⑩台《聯合報》社論“台獨的終局”,2012年10月4日。

  ⑪《人民日報》2009年1月1日第一版。

  ⑫新華網2012年7月28日。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1月號,總第179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