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台北11月13日電/文化評論者南方朔13日在中國時報發表文章說,有個英文Apology,它的原始意義是“辯護”,到了十六世紀後產生了反義的“道歉”,從此“辯護”和“道歉”這兩種行為相互糾纏,而且“壞道歉”及“不誠實的道歉”愈來愈多,由這個字的意義變化,其實已顯示了人類的文明是在退化中。
文章說,“道歉”的真正意義是在說,如果一個人做錯了事或做錯了決策,使得別人受害,那麼他就應毫無抵抗的道歉認錯,透過他的道歉,受害者得以慰安,雙方的關係也才可以和解。由於他經過了道歉的良心洗滌,他的理性與感性也才可以更上層樓,當有類似的情況發生,他才不會重犯錯誤。正因為有了“道歉”這種文明新元素,人類的公私行為才有可能日臻進步。
不過,劍橋大學前兩年出版了新罕布什爾大學哲學教授史密斯(Nick Smith)所著的《我錯了:道歉的意義》一書。書中指出,近代由於政治文化的改變,政治人物愈來愈恐懼一切攤開到陽光下,如果他們對某件錯事道了歉,有可能整個人格都要被迫攤開,於是打死不道歉,錯也要錯到底的壞政治遂告出現。另一位波士頓大學的哲學教授格裡斯渥(Chorles L.Griswold)在他所著的《請原諒:一個哲學探索》中也指出,政治人物認錯,必須冒著被人認為他很愚蠢的風險,為了要證明他很聰明,他自然只會鬼扯硬拗。史密斯教授即表示,現在乃是“假道歉”、“真硬拗”流行的時代。政客犯了錯誤,打死也不會承認錯誤,而只會東躲西閃,拚命玩弄語言修辭遊戲,意圖來稀釋掉他的責任。他表示:“假道歉”和“不誠實的道歉”有如政治上的爛水果,這只是當代政治日益腥臭的原因。
文章說,由當代政客犯錯而死不認錯,千方百計的搞“假道歉,真硬拗”伎倆。我們就要回頭來看台灣自己了。馬英九連任迄今,他的油電雙漲及證所稅等已把台灣搞得雞犬不寧,民怨衝天。日前他接受《亞洲週刊》訪問,宣稱“油電宣布漲價的方式與時機都有檢討的空間,政府不應再犯這樣的錯誤”,既然他承認政府犯錯,那是誰的錯誤呢?搞了老半天,原來是“時機不對”,一句“時機不對”,他就把自己的責任撇得一乾二淨。用“時機不對”當做硬拗的理由,一定要先問自己,為什麼“時機不對”的問題在許多國家並不是問題,只有台灣一切都是“大環境不佳”、“時機不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