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工薪族僅7.7%納個稅 提起徵點意義不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3 09:38:21  


  中評社香港11月23日電/個稅改革的主要目標,是有效調節個人收入差距。未來個稅改革的方向,應當是建立健全綜合與分類相結合的個稅制,在調節收入分配上發揮更大作用,使稅負更加公平。更合理的制度設計,是合併計算家庭所有收入,再考慮人均收入水平的差異,區別對待。

  國家行政學院經濟部原主任王健表示,萬元起徵個稅——

  不大影響財政 更多惠及百姓

  “可能有人覺得提高到1萬元,這個‘起徵點’太高,但是,從縱向看並不高。20世紀80年代,大學畢業生平均工資60元/月/人,個稅起徵點800元/月/人,現在大學畢業生的最低工資普遍超過2000元,依照80年代大學畢業生工資與個稅起徵點的比例,個稅起徵點達到1萬元也算是回歸。”王健說。

  王健說,將“起徵點”提高到1萬元,能夠較大範圍地惠及就業者,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個稅起徵點的提高有利於啟動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計劃。

  對於個稅“起徵點”提高後對國家稅收的影響,王健表示,這樣做對稅收總量影響不大,因此較容易實施。

  王健同時認為,本著先易後難的原則,提高個稅起徵點比實行綜合稅容易。

  王健說,提高個稅“起徵點”,是減稅政策,減稅有利於刺激消費,促進經濟發展。

  王健認為,在提高“起徵點”的同時,調整個稅的累進率,就能夠增加中低收入者的可支配收入,有利於培養中產階層,緩解收入兩極分化。

  王健說,根據《個人所得稅實施條例》的規定,個人年所得12萬元以上的人員,應當按照規定到主管稅務機關辦理納稅申報,年收入12萬元正好是相當於月收入1萬元,從財政部門的個稅徵繳規定出發,1萬元也是有依據的。

  工薪階層現在只有7.7%納個稅

  “個稅‘起徵點’自去年9月調整為3500元後,目前大多數工薪階層的收入已經在‘起徵點’以下,不需要繳納個稅。這種情況下再提高‘起徵點’,對中低收入者來說毫無意義,也得不到任何實惠。”財政部財科所所長賈康表示。

  賈康認為,國家統計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全國城鎮居民人均總收入為23979元,月均收入也就是2000元左右。這樣一個收入水平,連3500元的個稅起徵點都達不到,再往上提的話只能是讓高收入者受益,與中低收入者無關。

  實際上,新個稅法實施一年多來,在提高“起徵點”和降低稅率的雙重作用下,不但中低收入者的稅負明顯降低,絕大多數工薪者也都從中受益:工薪所得稅的納稅人數從8400萬人降為2400萬人,減少了6000萬人。月收入3500元以下工薪者,稅負為零;月工資6000元的中等收入者,每月繳納個稅由原來的475元降為145元,全年少繳近4000元;只有月工資在38600元以上的高收入群體,個稅稅負是增加的。

  賈康分析說,從整體稅負水平看,工薪階層的納稅面由28%下降到7.7%,收入處於工薪階層塔基、塔腰的人群都已經被排除在外,不用繳一分錢的稅。就是這7.7%的工薪納稅人中,九成以上的稅負低於5%,再減負的空間並不大。

  不少人對“月入萬元才繳個稅”的觀點表達了自己的看法。一些年輕人表示,他們工作時間不長,收入大多在四五千元,每月繳稅三四十元,“起徵點”提高到萬元對自己意義不大。“對我來說,關鍵問題不是稅負重而是工資低。我現在每月收入4000多元,每月繳稅二三十元。這點收入租房加上平日的生活花銷就已經光了,買房就更不敢想,最重要的還是要提高工資水平。”在北京亞運村一家電子公司工作的小王說。

  提高“起徵點”,表面上看是月收入萬元以下的工薪者得了實惠,實際上是月收入幾萬元的高管和“打工皇帝”們實惠更多。比如,月薪6000元的人稅負只減了100多元,而月薪幾萬元的稅負一下子就減掉好幾千元。“本來是抽肥補瘦,變成了肥不抽了、瘦不補了,這不是把調節方向搞反了嗎?從這個意義上說,‘起徵點’並非越高越好。”賈康指出。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