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央日報:綠營窄化兩岸路 恐將付出代價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5 17:06:46  


  中評社台北11月25日電/中央日報網路報今天發表文章指出,綠營內部喧騰多時的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終於在黨主席蘇貞昌正式提案並親兼召集人後塵埃落定,但是從各山頭表現的姿態看來,這個鍋蓋將來恐怕罩不住七嘴八舌的雜音,因為路線相差太大。 

  國民黨曾永權秘書長表示,民進黨如果能夠改變“逢中必反”的邏輯與路線,國民黨樂觀其成,他強調,“有接觸總比封閉好”。 

  文章說,事實上多數的台灣人民長久以來普遍的共識是:無論執政黨或在野黨,都能超越黨派及一人之私,站在守護台灣及人民利益的立場,正視面對中國大陸,才是成熟的表現。 

  曾永權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更具體指出,國民黨希望民進黨以“中華民國憲法”為基礎,發展出一套能和對岸良性互動的論述。他認為,民進黨如果能在這方面深化,對朝野尋求共識一定有助益。 

  不過,由於綠營內部對“憲法”各表談不攏,讓蘇貞昌、謝長廷合作共組中國事務委員會的努力功敗垂成,顯示綠營雖然有人努力要在“憲法”下走大路,當家的人卻顧慮獨派僵硬立場,打算邊走邊談。 

  其實,自從蘇貞昌發言人對外表明中國事務委員會功能僅限於“整合共識”,而非與中國交流,蘇也不願對“憲法各表”表態,外界就已預感“蘇、謝合”將破局。 

  果然,在中常會上,蘇貞昌說明謝長廷雖然對中國研究深刻,但為避免“憲法各表”阻礙黨內凝聚共識,蘇決定自己“擔下來”。 

  謝長廷競選“總統”時就提出“憲法各表”,今年更出書闡述,蘇貞昌有意請謝掌委員會,謝也想為民進黨與大陸交流開出一條新路,不僅僅是凝聚黨內共識的平台。 

  因為雙方目標落差太大,且在“憲法各表”上仍無法達成默契,最後只好說再見。蘇貞昌顧及黨內的團結和諧,卻失去民共交流的機會,將來在兩岸議題自我窄化,恐將付出不小的代價。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