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中時:兩岸追求和平 民進黨準備好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1-26 08:20:25  


蘇貞昌若一心只想為自己尋找熱帶氣旋從新出發,這豈是正道?
  中評社台北11月26日電/二十二日民進黨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由蘇貞昌出任召集人,並將其定位為“制定台灣有關中國政策與兩岸交流策略。”一般認為,這是為了因應前主席謝長廷訪陸而來,臨時在不得不成立的情況下倉促上路,結果引來社會疑慮及黨內跨派系之間的結合,要把這個原本定位為常設組織的機構變為任務編組,要求從新擬定應對北京的戰略與策略。看來新一回合的民進黨內鬥爭恐將再起。 

  中國時報今天社論指出,今年一月“總統”大選結果顯示,兩岸關係仍是民進黨最大罩門,台灣民眾並不認為民進黨對中國大陸具有強烈敵意的政策符合大多數人民求安定、要發展、重和平的最大利益。難怪連蔡英文事後也說,民進黨須在互動中加強對中國大陸的了解。選後各界期望,民進黨早日進行黨內中國政策大辯論,不但要找出敗選的癥結,也更要擬定新的發展方向,但顯然事與願違。 

  除非民進黨能夠漸進、理性、務實的改變其分離主義的意識形態及其逢中必反的政治算計和權力邏輯,外界對於民進黨短期內調整其大陸政策並無太高期望,畢竟事務的發展得有一段過程,但各界確曾主張,民進黨如果能夠先在某些做法上微調,比如說成立大陸事務部或兩岸關係委員會,這也是對台灣民眾釋放漸變的訊息,對中國大陸表達善意的一種方式,但這種建議同樣泥牛入海。 

  對這次蘇貞昌倉促成立中國事務委員會,台灣各界多半認為,這是蘇主席對獨派的交心或受彼等綁架,與謝長廷的合作破局,但究其實際,其中恐怕更大的程度是要堵蔡(英文)、卡謝(長廷)、拉游(錫堃)、忘呂(秀蓮)。難怪有人要痛批蘇貞昌師心自用,“什麼都要自己來,最後反而什麼都沒有”。一個主要政黨的領導人如果一心想的只是要為自己尋找熱帶氣旋,從新出發,這樣豈是正道? 

  蘇、謝之間的瑜亮情節早為眾所皆知,謝長廷過去主張“一國兩市”,如今又有“憲法”一中的看法,結果被蘇暗批,“如為選舉親中,那就去國民黨”,表明了民進黨拒絕謝長廷所支持的兩岸政策,這就是一種路線鬥爭,這難免又讓人想起四年多前,蘇對於謝的批評,竟指其轉移焦點不能改變涉案的事實,批評謝的奸巧,簡直讓人瞠目結舌,有這樣的朋友(或同志),民進黨哪還需要再有任何敵人? 

  民進黨向來為人所詬病的是擅長給人戴帽子、打棍子,為了權力不擇手段,即使破壞社會倫常,製造階級對立,不講是非道理也都在所不惜。不管是台獨黨綱、或台灣前途決議文已經證明窒礙難行、沒有出路,而如謝長廷“憲法”一中這種相對較為進步,雖然還有進一步思辯空間的主張也不能見容於蘇貞昌所主導的民進黨,今後有誰還敢再對民進黨寄予希望? 

  其實,民進黨今天的困境不但牽涉到認同九二共識與否的問題,更在究竟要如何正確處理、面對與中國大陸之間的關係。一九七八年中共改革開放,一九八八年台灣開放探親,幾十年來兩岸實力對比,雙邊交流已經深化到難以想像的地步,而國際大環境與當年已有非常大的不同。蔣經國當年說過,時代在變、潮流在變,謝長廷也引述說,情勢已變,人若不變將釀悲劇,民進黨可不慎乎? 

  其實,不管國、民兩黨是誰執政,台灣需要一個理性、中道、健康的監督制衡力量這已成全民共識,如果說與時俱進、解放思想、對外開放是過去三十多年中共成功的原因,而所有具有國際知識與涉外經驗的人都知道,台獨分離主義已是一條行不通的死路,否則陳水扁也不會有做不到就是做不到,不要再自欺欺人的講話,民進黨的何去何從已經不言自明,蘇貞昌聽到或聽懂了嗎? 

  勤政、愛民、愛鄉土理所當然,機關算盡、黨同伐異或許也是民主政治常態,但如民進黨能由更宏觀戰略高度出發,由追求兩岸和平共處及和平競賽出發,再和平過渡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最終解決,思考如何將兩岸關係進一步引領往互利雙贏、共存共榮境地,這才是一切問題根本。但這裡面牽涉到的“國家定位”及自我認同問題,民進黨真的準備好了嗎?恐怕沒有!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