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台工作論述的理論創新與實踐創新的亮點
1、首度在黨的代表大會報告中確立了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全面貫徹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這一重要主張是在鄧小平、江澤民等“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大政方針基礎上形成的重大理論創新,是黨和國家今後對台工作的重要指導思想。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思想與政策主張,是在兩岸關係發展面臨嚴峻考驗以及實現歷史性轉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與完善的。2005年前後,主張“一邊一國”的陳水扁剛剛獲得連任,“台獨”分裂勢力活動猖獗,台海形勢處於高危期,海內外輿論咸認兩岸“難免一戰”。在台海形勢日益嚴峻的情況下,2005年3月,胡錦濤在“新形勢下發展兩岸關係的四點意見”中提出,“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和平統一,符合兩岸同胞的根本利益,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也符合當今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潮流”。這一講話體現了胡錦濤對台政策思想中的和平發展基調。2005年4月胡錦濤總書記作出重大決策,邀請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先生訪問大陸,“構建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成為胡連首次會談時的重要議題。2006年4月在會見參加兩岸經貿論壇代表時,胡錦濤總書記首次明確提出了兩岸關係的“發展主題”和“根本目標”的重要論述,強調“和平發展理應成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成為兩岸同胞為之奮鬥的目標!”
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重要思想的形成過程中,和平發展能否成為大陸對台政策的新的主流論述,能否主導台海局勢的發展、主導祖國的和平統一、主導中國未來的和平發展走向,對於我們的理論創新和政策創新將是一個嚴峻考驗。從有利於兩岸同胞加強交流合作、融洽感情,有利於兩岸積累互信、解決爭議,有利於兩岸經濟共同發展、共同繁榮,有利於維護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高度出發,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中央領導集體,堅持以和平發展做為兩岸關係發展的主題,積極採取一系列政策措施,靈活、睿智地處理了台海兩岸之間面臨的“和”與“戰”問題,有力地化解了台海地區的緊張局勢。事實證明,和平發展不僅沒有給“台獨”勢力造成喘息之機,反而更有效地形成了遏制“台獨”的和平大勢,強化了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的兩岸關係基本格局。在胡錦濤和平發展思想主導下,兩岸關係最終實現了歷史性轉折,這一巨變充分體現了其對台政策思想中所蘊含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深刻內涵。
2、明確宣示堅持“九二共識”是鞏固與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階段的重大政策主張。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兩岸雙方應恪守反對“台獨”、堅持“九二共識”的共同立場,這是大陸首次將“九二共識”寫入黨的代表大會報告,表明大陸對堅持“九二共識”的現實作用與意義仍予高度重視。
“九二共識”形成與發展的20年來,能否將此作為共同政治基礎並予以堅持,已成為兩岸關係能否實現和平發展重要風向標。2012年台灣“大選”前後,島內就“九二共識”問題進行了一場廣度和深度都前所未有的辯論,經過這場辯論,島內完成了新一輪大陸政策整合,大部分人認識到“九二共識”對於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性。應該說,“九二共識”是經過民意與選戰洗禮的共識,是經過實踐檢驗並證明可以對兩岸人民有益的共識,對於推動兩岸關係實現持續和平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在當下兩岸紛紛舉辦多種形式的活動紀念“九二共識”20周年的同時,對“九二共識”的歷史作用與功能也仍存在各種不同的質疑,“九二共識”的作用是否已經發揮到極致,是否需要重新審視?十八大報告的對台工作論述已給出一個明確答案。2012年3月胡錦濤會見吳伯雄時強調,兩黨和兩岸雙方繼續鞏固和增進政治互信,仍然是今後兩岸關係保持良好發展勢頭的首要關鍵和前進動力。增進政治互信,重在堅持“九二共識”,堅決反對“台獨”。吳伯雄也強調,國民黨在大陸政策上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有信心促進兩岸良性互動,期待開拓兩岸關係的新局面,堅持“九二共識”是國共兩黨重要的政治互信。因此,“九二共識”仍是兩岸雙方增進政治互信與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重要基礎,是大陸現階段的重大政策主張。
3、創造性地提出兩岸雙方應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2008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攜手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同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講話中,提出“兩岸在事關維護一個中國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就有了構築政治互信的基石,什麼事情都好商量。”這是大陸首度提出“一個中國框架”的概念。2012年7月,全國政協主席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上,對一個中國框架作出具體闡釋,指出“一個中國框架的核心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關係不是國與國的關係。兩岸從各自現行規定出發,確認這一客觀事實,形成共同認知,就確立、維護和鞏固了一個中國框架。”
十八大報告提出兩岸應共同維護一個中國框架的主張,充分顯示大陸的對台政策更具靈活性、開放性和包容性,這是大陸尋求打破兩岸政治僵局的又一新探索。一個中國框架的提出,意在摒棄兩岸傳統對立思維,增強雙方彼此之間的相互包容,創造更大空間,讓兩岸雙方在相向而行上切實邁出實際步伐。在一個中國框架下,兩岸雙方如能充分發揮政治智慧,求同存異,就可在兩岸政治對話、協商與談判中,為逐步破解政治難題找到兩岸雙贏之路,從而使大陸與台灣可以共享一個中國。
4、適時提出兩岸和平發展制度化建設的發展目標。隨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推進,如何使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可逆轉,如何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成果不再得而復失,已經成為兩岸雙方所面臨的一個重大而迫切的課題,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問題也必然隨之提上議事日程。
2008年12月,胡錦濤總書記在紀念《告台灣同胞書》發表30周年重要講話中強調,要“竭力避免再出現骨肉同胞兵戎相見,讓子孫後代在和平環境中攜手創造美好生活”,同時也再度呼籲,“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協商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達成和平協定,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胡總書記的講話,凸顯了大陸希望兩岸子孫後代能夠在長期和平中創造並共享美好生活的願望,同時也提出可以用構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框架的方式,使兩岸間的長期和平獲得制度性保障。2012年9月,胡錦濤在俄羅斯符拉迪沃斯托克會見連戰榮譽主席時又明確表示,為了鞏固和深化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保持這一正確方向,必須要“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化建設”。
台灣方面也十分重視和平制度化的建設。2009年12月,馬英九在接受德國《國際政治》期刊專訪時認為:早日建立架構,創造可長可久的和平,是兩岸雙方的重大任務。2011年10月,馬英九又在《百年奮鬥,民主台灣》的慶典講話中強調:“兩岸和平是台灣繁榮發展的必要條件。”“兩岸人民同屬中華民族,希望雙方在正視現實的基礎上,求同存異,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關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