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十八大後增進兩岸政治互信的五大政策建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9 00:30:34  


 
  其二,繼續發揮兩會制度化協商機制及其他平台的作用。目前,兩會協商機制是兩岸正式授權達成協議的唯一機制,作為兩岸涉及公權力協商的重要平台,過去四年兩會先後舉行八次商談,相繼簽署18項重要協議,每簽署一項協定,都使兩岸的交流合作更為規範化,兩岸的戰略互信得到進一步加強,兩岸關係也因此更為緊密融合。兩會商談管道與國共交流機制並不衝突,二者“雙腳並進,行穩致遠”,屬於相輔相成的關係。此外,由於兩岸關係的複雜性,兩岸還應加強和發揮諸如博鱉論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海峽論壇和紫金山峰會等諸多功能性平台的作用,使之更具多元性、包容性和草根性,以尋求兩岸更大的共識,累積更多、更強的互信。

  其三,加強兩岸智庫對話,發揮“二軌”機制的作用。在兩岸關係邁向更廣、更深、更高領域和層次的時候,兩岸之間存在的重大政治分歧以及發展中的新情況、新問題不可避免地將一一顯露出來,尤其是諸如台灣當局的政治地位與“中華民國”問題、台“國際空間”與安全問題等等,這些牽涉到主權的核心議題,極為敏感脆弱、複雜難解,稍有不慎,輕則破壞彼此互信,重則使兩岸關係倒退,衝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對於這些問題的處理,筆者主張,應加強兩岸學術界的交流,特別是要有計劃地開展兩岸具有官方背景的智庫學者的對話交流,在時機成熟時,進行官方授意或授權的“二軌”對話,“二軌機制”的好處是立足於實質溝通,有助於兩岸全面準確地掌握實情,理解和照顧彼此的合理關切,分清輕重緩急,找准切入點和突破口,以達到儘快尋求共識、完善方案的目的。從根本上講,“二軌機制”有助於強化彼此的戰略互信,是處理和解決問題必不可少的步驟和環節,也是行之有效的路徑。

  結語

  綜上所述,在兩岸關係發展跨入鞏固深化新階段的時候,不斷增進兩岸戰略互信是兩岸雙方的必然選擇。只有通過不斷增進兩岸政治互信,才能鞏固和擴大兩岸關係發展的成果;同時又能通過新的發展成果累積更多、更強的互信,推動兩岸關係不斷取得更大的發展。兩岸之間的互信越強,達成的共識越多,分歧就越少,機會就越大,前景就越光明。

  目前,大陸同國民黨執政當局在共同反對“台獨”、堅持“92共識”基礎上所達成的政治互信只是最基本的互信,尚不足以支撐兩岸關係邁入深水區面臨的各種嚴峻挑戰;同時,這種脆弱不穩定的互信,也難以擺脫島內週期性選舉政治的考驗。因此,未來一個時期,兩岸應該抓住和用好難得的機遇,全面加強和深化兩岸在各個領域、各個層次的交流與合作,讓兩岸民眾不斷建立互信、不斷擴大互信,從而為兩岸政治互信提供更加穩固、更加深厚的社會民意基礎。另一方面,還要著力加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機制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在建構兩岸全方位戰略互信機制方面,努力推動雙方在認同兩岸同屬一國、維護一中框架這一原則問題上形成更為清晰的共同認知和一致立場,實現“兩岸同屬一國”法律化,從制度上確保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與成果是不可逆的。筆者深信,兩岸通過這些制度性的安排與保障,將打開一扇扇大門,搭起一座座橋樑,拓寬前進的道路,排除各種干擾,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注入強勁的動力,開闢更加美好的前景。

  注釋:

  ①彼得.什托姆普卡:《信任——一種社會學理論》程勝利譯,中華書局2005年版,第33頁。

  ②“胡錦濤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 新華網2012年03月22日。

  ③《國際關係中的信任概念與聯盟信任類型》尹 繼武,見《國際論壇》2008年第2期。

  ④同上

  ⑤同②

  ⑥《賈慶林在第八屆兩岸經貿文化論壇開幕式上 的致辭》,新華網2012年7月28日。

  ⑦十八大政治報告涉台部分,新華社北京2012 年11月8日電

  ⑧同上

  (全文刊載於《中國評論》月刊2012年12月號,總第180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