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新風”勁吹 中共釋放更大“政治彈性”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12-19 08:21:43  


12月8日上午,習近平向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
  中評社香港12月19日電/法國《歐洲時報》12月15日載文《“新風”勁吹 中共釋放更大“政治彈性”》,摘要如下:

  無論是將廣東之行的首站設在“得改革開放風氣之先”的深圳,還是為“中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銅像敬獻花籃,乃至直言“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低調“南巡”的習近平都傳達出深化改革的強音。

  以習近平為首的中共新領導層“接班”已近一個月,這段時間內,他們雖然更多以低調、務實形象示人,“清新之風”亦贏得廣泛贊譽,但與任何一屆新領導層一樣,他們也需要回答“中國下一步將怎麼走”的重大關切。這其中,能否將中國的改革開放推向新高度,無疑是重中之重。

  幾乎所有的輿論都將習近平此行與鄧小平20年前的“南巡”作比。鄧小平視察南方時,中國的改革開放面臨重大抉擇,能否重新凝聚共識,成為一道待解難題。20年後的今天,改革開放又何嘗不是面臨嚴峻挑戰——雖然經濟增長迅速,但由於政治體制改革長期滯後,中國經濟、社會、文化發展都遭遇瓶頸,貧富差距拉大,社會不公加劇,腐敗愈演愈烈,壟斷普遍存在,既得利益群體對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陽奉陰違……凡此種種,無不考驗新領導層的勇氣、智慧與手段。

  20年前,年過八旬的鄧小平通過“南巡”統一了認識,化解了分歧。20年後,人們冀望新領導層能夠拿出更大決心,清除中國未來發展的障礙。

  外界對習近平低調“南巡”的熱切關注,實際上是對中國改革開放前景的矚目,背後折射出的是今天中國的最大民意,更是未來中國發展的巨大動力。站在先輩當年站立的地方,習近平將發出怎樣的聲音,他能否成為另一個鄧小平,都是中共權力交接之後,外界尋找“中國道路”問題答案的最佳觀察點。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