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日本“重返緬甸”讓中國邊緣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07 09:24:17  


1月3日,日本副首相兼財務相麻生太郎(右)在緬甸首都內比都與總統吳登盛會談,表示日本將繼續支持緬甸改革。
  中評社香港1月7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7日載文《日本“重返緬甸”讓中國邊緣化》,摘要如下: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剛上台伊始,便派出前首相、現任副首相兼財政部長麻生太郎訪問緬甸,引起廣泛關注。麻生成為第一個出訪海外的新內閣成員,出訪的第一個國家竟然是緬甸,似乎有些讓人出乎意料,而實際上卻是情理之中,乃“一石多鳥”之舉。 

  安倍的首訪國家是美國,早已板上釘釘,讓麻生代表新內閣守訪緬甸,算是很給緬甸面子了。麻生在緬甸可謂出手闊綽,緬甸拖欠的約5000億日元債務,計劃在1月內予以免除,且將在3月底前提供約500億日元規模的日元貸款。這意味著安倍內閣已經啟動經濟外交,恢復對緬甸停止二十多年的經濟援助。 

  日本如此重視緬甸,背後有著深刻的經濟利益和戰略利益的考量。尤其在緬甸不斷推進民主化進程,並與美國修繕關係以來,愈來愈契合日本的“價值觀外交”和“自由與繁榮之弧”方針。 

  實際上,日緬曾有過一段蜜月期,日本對緬甸的經濟援助早在1955年就以戰爭賠款的形式開始,上世紀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日本先後有四任首相對緬甸進行過正式訪問,時任緬甸領導人奈溫(尼溫)亦多次訪問日本。不可否認,日本的經濟援助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據相關資料,緬甸位列日本經濟援助接受國的前十名,一度進入前五名,直到1988年緬甸進入軍人政府執政時期,日緬關係進入了冰封期。 

  1988年以來,中國向緬甸提供了大量的貸款和無償經濟援助。2003年,中緬兩國簽訂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和緬甸聯邦政府關於免除緬甸聯邦政府部分到期債務的議定書》,中國還給予緬甸最惠國待遇,緬甸在這二十多年來也發揮著其獨特的地理位置的價值,有助於中國打造通向歐洲、中東、印度洋的戰略通道。

  緬甸在陸上連接東亞、東南亞和南亞地區,瀕臨印度洋,戰略位置非常重要,有了這個通道,降低了中國由中國海、馬六甲海峽,因美國、印度等國的遏制而所遭受的風險。隨著中國的發展,中國對海外的能源與資源需求更大,緬甸在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中的位置亦更加凸顯。日本更是對緬甸有政治和經濟利益的雙重訴求。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