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改變官話套話文風,功夫仍得下在要害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18 21:33:26  


  中評社香港1月18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1月14日載文《聽不盡的官話套話》,摘要如下:

  中共機關報《人民日報》上周通過微博發出征集令,廣征“你最反感的官話套話”,不到三天時間,這條微博已有一萬多人轉發,評論達4000餘條。《人民日報》本身也整理了一些讀者反感的官話套話,結果發現許多使用率、曝光率很高的官方用語都“中標”,被民眾歸為官話套話之列,如“高度重視”、“親自過問”、“現場指揮”、“積極、及時、立即、確保”,竟都落網。

  說起來,倘若真有機會檢舉官員套話,記者恐怕比民眾還要積極,更舉雙手雙腳支持。畢竟,除黨政幹部外,需要花最多時間聽官話套話,還得耐著性子努力認真去聽的,大概就是時政類新聞記者了,這一點,內媒外媒皆然,甚至外媒有時還聽得更仔細,因為外媒不能發通稿。

  出於工作需要,時政記者們在中國大陸不知道聽過多少無用又少營養的官話套話。採訪個大會聽個報告,人到了現場,多數官員念稿,不聽也得聽;其次,為了及早與直接了解中國的政策與官場文化,那些充滿官話套話的發言,不論喜歡不喜歡——多數時候是不喜歡,得用意志力強迫自己逐字聽完、看完。

  記得多年前,報社資深同事跟我們新到崗的大陸駐站記者說,中共高層領導的“黨八股”、“官八股”,重要會議的報告,大家得天天聽,認真聽,注意聽,還要爭取達到“爛熟於心”的程度,這樣一旦某天某大領導說出些許不同的話,用詞重點有了調整,耳朵就能馬上辨識出來。

  我於是謹遵教誨,以“爛熟於心”為奮鬥目標。聽久了,與現實採訪經驗相印證,既體會到細微末節的差別中都可能有新聞,也發現大堆循環使用的文字裡,確實透露著官場風氣。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