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傅高義:中國還應該走鄧小平的路 繼續改革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1-20 09:35:02  


 
  美國的中國通:從“小兵”到“將軍”

  記者:眾所周知,您是享譽世界的“中國通”。在上世紀60年代,您為什麼會走上中國研究的道路?

  傅高義:上世紀50年代,受麥卡錫主義的影響,擔心被懷疑對共產主義過於溫和,大學裡對開設任何中國內地的新課程都很謹慎,基金會也會很謹慎地考量著對中國問題的研究。一直到50年代後期,一些大學決定招收和選拔幾名年輕學者,已經分別學習過政治學、經濟學、社會學,讓這些人利用自己的學術基礎專門研究中國。當時費正清選拔了幾個人,我就是其中之一。費正清領導哈佛對東亞的研究,他是“將軍”,我算是一個“小兵”。我們都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雖然我們當時還不知道中國的將來會怎樣,但是覺得中國的未來一定很重要。當時美國了解中國的人並不多,對中國展開研究有開創性,我們都感到很興奮。

  當時費正清為哈佛東亞研究中心主任,1967年,我任副主任,1972年費正清離任時,我成為了他的接班人。1961年到1963年,我在哈佛學習中文、中國歷史、社會和政治。

  記者:1969年,您出版了《共產主義下的廣州:一個省會的規劃和政治(1949-1968)》。當時為何選擇廣州作為研究對象?

  傅高義:60年代我開始研究中國時,美國人是不被允許進入中國的,最適合停留的地方就是香港。在香港,可以接觸到大量的報紙,這裡關於廣東的信息很充分,比起其他地方的信息來得多。而且還可以接觸從廣東到香港居住的人,跟他們了解很多信息。

  在我研究了廣州之後,很多其他的美國學者就照著我這樣的方式,研究北京、上海或者中國其他一些城市。

  記者:1971年,當時美國國家安全委員顧問基辛格訪問中國。據說他前往中國,曾傾聽哈佛的中國研究專家們對中美關係的意見。您當時是否與他交流過?

  傅高義:當時我們研究中國問題的一批美國學者,一起給基辛格和尼克松寫了一封信,說現在中蘇關係破裂,美國應該抓緊這次機會和中國建立聯繫。我還記得,當時基辛格來咨詢我們關於周恩來的情況,但是我們掌握的信息實在太有限了,只能對他說不了解。

  記者:您在上世紀80年代末出版的《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廣東》,這是西方學者研究、報道中國改革的第一部書。

  傅高義:當時廣東省希望能吸引外商投資,廣東省經濟委員會領導楊邁知道我之前研究廣東,1979年出了《日本第一:對美國的啟示》那本書,有一些影響。他覺得,讓一個外國知名的教授來介紹廣東,會更加可信些。我當時跟他說,埃德加.斯諾去到延安時,是一名記者,可以滿腔熱情地正面記下毛澤東在做的事情,但我作為學者,我的工作是向人們提供一個不偏不倚的描述,包括正面的、負面的。楊邁說他們理解這一點。

  1987年,我就帶著我太太,在廣東住了7個月,親自去了廣東100多個縣中的70多個。我堅持自費完成我的廣東行,因為我要保持我的客觀性,也要讓外界清楚我並沒有受到官方資助。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