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李克強新型城鎮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鎮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04 13:34:33  


  中評社北京2月4日電/中央對城鎮化的研究由來已久,但新一屆政府對城鎮化高度的新定位還是被廣大學者賦予“擴大內需的戰略性作用”的意義,並被認為是新一屆政府推動經濟改革的重要方向。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多個場合對新型城鎮化的闡述更引發了學界的城鎮化研究熱潮。

  第一財經日報報道,昨日,一名接近中央決策層的經濟學家對記者表示,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李克強副總理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思路之一就是城鎮化。

  記者梳理發現,十七大報告全篇提及城鎮化僅有兩次,十八大報告中則多達七次。李克強近一年內更在多個場合以多種形式闡述“城鎮化”相關觀點達十幾次之多。上述專家認為,李克強副總理的城鎮化思路從時間和空間上都緊密結合了中國的實際情況。同時,城鎮化在各種重要場合和文件中的密集“亮相”也顯示了新一屆政府深化改革的決心。

  拉動內需的新引擎

  隨著各種紅利的逐步消失,中國經濟急於尋找新的增長點。城鎮化的頻繁“亮相”被不少經濟學者解讀為中國新一代領導人的經濟主打牌。

  事實上,中央對城鎮化研究由來已久,並已經過了局部試點。李克強早在2009年第15期《求是》雜誌《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一文中指出:我們要“協調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形成新的增長極、增長帶、增長面,拓展擴大內需的新空間”。時至如今,城鎮化已經被看作是“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重點”之一,並被認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載體”之一。

  多名專家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曾表示,城鎮化之所以被提高到新的高度,首先還在於其在拉動內需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此前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曾稱,中國經濟低成本擴張時代的終結、人口紅利的遞減等多方面趨勢不可逆轉,長期以投資驅動的增長也不可持續。

  遲福林認為,城鎮化蘊含著巨大的投資與消費需求,加快推進人口城鎮化進程,以城鎮化為主要載體擴大內需,充分釋放城鎮化的需求潛力,是中國走向公平可持續發展的立足點和戰略重點。

  在過去一年多裡,李克強數次提及城鎮化是我國最大內需潛力之所在,較為重要的兩次均以全文刊發的形式發表在核心刊物上。

  去年2月,《求是》雜誌發表李克強的重要文章:《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文章提到,我國正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市場空間大,內需潛力大,對發展具有持久的拉動作用。擴內需的最大潛力在城鎮化。城鎮化不僅可擴大投資,而且能促進消費,對擴大內需具有重要推動作用。消費需求是最終需求。要在保持投資合理規模的同時,完善政策,改善環境,尤其要增強居民消費能力,有效釋放我國巨大的消費潛力。

  隨後,李克強發表在《人民日報》上的一篇文章明確指出,展望未來,城鎮化是我國經濟增長的巨大引擎。正式將城鎮化定義為未來經濟增長的巨大動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