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過春節”為何又叫“過大年”?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0 15:34:54  


  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新華社報道,“紅紅火火過大年”。10日是農曆正月初一,農曆蛇年春節。那麼,“過春節”為何又叫“過大年”呢?民俗專家給予了解釋。

  民俗專家、專欄作家由國慶介紹說,春節是中華民族第一傳統大節,俗稱過年,過大年,人們將歲末年初的過渡時節稱為過年。年的起點和終點在民間有不同的習慣算法,但一般從農曆十二月初八(臘八)開始,直到正月十五元宵節結束,有的還延續到二月二。

  那麼。“過春節”為何稱“過大年”呢?由國慶解釋說,在遠古的神話傳說中,“年”是一種怪獸,每逢除夕,它一來,百草不生,萬物蒙災。為了美好幸福的生活,人們扶老攜幼紛紛逃離,以便躲避“年”的傷害。同時,將屋裡屋外佈置紅火一新,張燈結綵,放鞭炮,守歲,這樣,“年”就過去、遠離了。

  另外,春節從起源上來看,是由古代的豐收祭祀活動演變來的。《說文解字》中說:“年,谷熟也。”由於一年之中分為四季,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穀物多少意味著年景的好壞,因此。“過年”或“過大年”的意思就是慶祝五穀豐登。

  由國慶表示,自古以來,人們都強調春節作為一年開端的意義。《尚書.大傳》中說:“正月一日為歲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亦曰:‘三始’。”意思是說,正月一日是一年的開端,一月的開端,一日的開端。

  由國慶還介紹說,古代民間所說的春節指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立春”這一天。南北朝,甚至把春節泛指為整個春季。新中國成立前夕的1949年9月,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決議,新中國成立後改用世界上通用的公元紀年。從此,正式將公曆1月1日稱“元旦”,農曆正月初一為“春節”。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