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中國的對朝政策為何被動?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2-13 09:09:17  


這是朝鮮鹹鏡北道豐溪裡核試驗場地區的衛星照片。新華社發
  中評社香港2月13日電/新加坡《聯合早報》2月13日載文《中國的對朝政策為何被動?》,摘要如下:

  1月23日聯合國安理會通過2087號決議,譴責朝鮮在去年12月12日發射所謂的“人造衛星”,確認了之前聯合國安理會1874號、1695號、1718號決議精神和制裁措施,並警告將視朝鮮的後續行動,來決定是否強化進一步制裁。 

  第二天,朝鮮國防委員會發表了措辭強硬的聲明,表示堅決反對。在這份公開聲明中,朝鮮首次對中國進行了近乎直白的批評。中朝關係的微妙變化,讓人感覺兩國的盟友關係似乎發生了動搖。其實環顧中國的周邊,真正能與中國稱得上盟友的似乎已難尋得。中朝兩國一衣帶水,朝鮮為何在中國日益強大之時,與中國漸行漸遠。中國大筆金元援助周邊國家,為什麼換不來幾個真正的盟友?

  毛澤東時代的中國外交以革命為號召。這一鮮明的旗幟,使中國成為了亞洲革命的“中心”,從朝鮮到越南,再到紅色高棉和西哈努克(西哈諾)再到緬共、尼共,革命外交雖然包含著中國的利益考慮,但也團結和動員了一批“親中”勢力。這種革命外交讓中國付出的代價巨大,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兩阿提案”讓中國回歸聯合國,直到今天號稱強國的中國,在東盟(亞細安)會議上阻擊菲律賓等國的挑戰,依靠的還是柬埔寨等傳統盟友。

  但一個不可回避的事實是,很多傳統友邦正在遠離中國。中國的國力日益增強,但堅定盟友卻越來越少。人人都無法回避中國,但是卻沒有人和中國並肩作戰。是什麼讓中國失去了魅力?答案非常簡單,在摒棄了“革命外交”的思想後,中國外交沒有靈魂,缺少一個可以號令天下的價值標準。

  沒有靈魂、沒有標準,就意味著中國的外交活動在外國人看來是不講是非、沒有規矩的,是唯利是圖靠不住的。因此當“人權”外交的微風襲來,中國的周邊盟友便紛紛遠離。從越南到緬甸,中國的傳統盟國紛紛與中國拉開距離。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