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關注中國兩會,期待更多“牛肉”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03 07:58:34  


首場發布會吸引了大量媒體的關注 (中評社 單寧攝)
  中評社香港3月3日電/美國《僑報》3月2日載文《關注中國兩會,期待更多“牛肉”》,摘要如下:

  再有一天,2013年的中國“兩會”就要正式拉開帷幕。因為是換屆年,這場中國人一年一度的“政治盛會”在今年尤其受到外界關注。

  大陸的官方媒體早早地就列出了“最受百姓關注的兩會議題”清單:從國家領導人選舉到政府機構改革,從反腐到社會公平機制的建立,從民生期待到經濟轉型,從“明星”式代表和委員的雷人言行到會風的轉變等等,一句話,從內容到形式,似乎均是百姓關注的熱點。

  事實上,改革開放至今的三十多年中,無論是中共的代表大會還是全國人民的代表大會和政協協商會議(也就是人們通稱的“兩會”),雖然每屆每次都有不少變化,但其總的趨勢是,越來越“制度化”、“規範化”和“程序化”。透過這樣的會議,外界既看到了中國政治的穩定性,也感受到了中國政治制度的變化與進步;既看到了經濟發展給中國人政治生活帶來的影響和活力,也感受到了人們在法律框架下對政治體制“求變”渴望。

  關注或者觀察“兩會”,不同的群體、組織機構和個人當然會有不同的視角、不同的心態、不同的認知方式和不同的目的。就拿今年報名參與報道的中外媒體記者來說,有看門道的,更有看熱鬧的;有關心實質內容的,也有只關注那些外在形式的;有人關注會議的結果,有人關注過程,有實話實說的,也有曲意解讀的,這促成了報道的豐富性、多元化,也使信息變得複雜和渾濁,讓受眾“眼花繚亂”。

  從以往的情況來看,大陸的“兩會”既是一個密集的“政策發布會”,也是各種觀點交鋒、碰撞的“討論會”,議題很多,熱點很多,面對如此強大“信息場”,我們該關注什麼?又期待什麼?

  我們以為,首先不必將注意力集中在那些與會議形式相關的東西上。對於參與報道的媒體人來說,減少或消除“獵奇”和看熱鬧心態很有必要。試想一個擁有數千社會精英參與的盛會,各種各樣的言辭都會有,若抱持“獵奇”心態看“兩會”,那肯定是無奇不有。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