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醫保並軌初起步:新農合劃歸人社部管理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3-25 12:07:48  


 
  城鄉並軌挑戰

  人社部接收新農合,力求平穩過渡,但基金安全壓力如影隨形。

  2012年,新農合的當年基金使用率達105%,首次出現當期赤字。此前的2011年,新農合基金使用率僅為83.5%,人社部有關人士指責衛生部門在整合預期之下“突擊花錢”。

  而新農合研究中心的一位人士認為,保障帶來的需求釋放、保障水平提高、基本藥物制度導致病人向二三級醫院流動等,是解釋新農合赤字壓力的理性原因。特別是在經濟發達的東部地區,新農合支付壓力日益增加。

  3月18日,人社部召開新農合併軌內部咨詢會,參會者包括一些地方經辦人員與學者。人社部官員詢問了各地基金收支情況,並討論多種可能的控費手段。儘管面臨赤字壓力,但福利剛性使縮減保障水平的方法難以實施。“給出的承諾不會因機構合併而改變。”上述人社部官員表示,“不能因改革而影響其(參保人)收益。”移交過程中,人社部門將會審慎調整新農合“控費”等方面的政策。

  “平穩移交、基金不出問題,是這兩年主要考慮的問題。”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鵬說。但長遠來看,新農合已與城鎮醫保並軌是更大的挑戰。

  職責移交之後,制度層面的整合,應從與“制度骨架”最為類似的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保開始。人社部一位不願具名的官員也表示,目前,兩種制度的籌資和保障水平等方面差異,可用“一制多檔”(統一制度,多個籌資和保障水平檔次)來過渡。此前,一些地方已經有所嘗試,根據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副會長熊先軍的統計,目前有6個省份、28個地級市和79個縣的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整合,並劃歸人社部門管理。

  然而,新農合與城鎮居民醫保主要依賴各級財政籌資,其可持續性並不確定,同時難以擺脫地域的限制,“可攜帶性”依然有限。此外,覆蓋非穩定就業人群的城鎮居民醫保與新農合之外,城鎮職工醫保具有完全不同的籌資和保障水平,僅前兩者合併,並不能完全實現醫療保障的公平化目標。

  未來的方向應該是,醫保與戶籍脫鈎,使農村人口享有與城市居民同等的醫療保障待遇。同時,對老人、未成年人和低收入者的醫保,則應將統籌層次提高至省級或全國層次,事權與財權匹配,由中央財政承擔更大的責任。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