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專譯:鐵娘子的英國 改頭換面卻兩極分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0 01:21:17  


  中評社香港4月10日電(記者 黃蔚編譯報道)除去瑪格麗特•撒切爾自己極為崇拜的19世紀初英國首相第二代利物浦勛爵(Robert Banks Jenkinson,2nd Earl of Liverpool)之外,鮮有人能夠匹敵她在英國政治史上的重要地位。撒切爾夫人對英國11年的統治生涯與第二代利物浦伯爵有諸多共同點,例如執政時間長短和對勞工組織的態度上。

  美國《紐約時報》網站8日刊登倫敦大學伯克貝克學院教授A.C.格雷林(A.C. Grayling)的文章稱,撒切爾夫人的擁躉讚揚她對英國工會和罷工運動採取強硬政策並重新加強對金融服務業的監管,通過這兩項措施,撒切爾夫人助力英國不再陷入繼續衰退之中。然而批評人士認為,由於拒絕援助奄奄一息的產業且遏制英國全國礦工聯合會的運動,撒切爾夫人幾乎置礦業於死地。人們會永遠記住她執政時期內警察和工人之間的對抗以及高企的失業率。

  文章認為,假若阿根廷1982年並未“入侵”馬島,撒切爾夫人或許不會贏下1983年的英國大選。當時高漲的民族自豪感提升了她的支持率,而反對黨工黨的內訌則使得她所在的保守黨支持率高居民調長達十年之久。然而,撒切爾夫人在執政後期為了平衡預算將地方稅改為以人為單位徵收的“人頭稅”,這一不得人心的累退稅政策重挫了她的聲望,而且許多地方政府趁機提高稅率,因此在國內引起了強烈的批判,導致多城市暴力事件的增多,並最終加速了她的辭職。

  文章指出,撒切爾夫人留下了一個改頭換面但卻兩極分化的英國。她改革地方政府結構,卻導致倫敦喪失對相關事務的管理權,這意味著城市老化及失業等問題無法得到充分解決。此外,撒切爾夫人對人們的生活態度介於“自己動手豐衣足食和“貪婪是好的”之間。作為女性,她雖然打破政壇的玻璃天花板(glass ceiling),卻並未大舉提升女性地位,也從未公開支持女權運動,對同性戀者也並不友好,她甚至公開表示無人有成為同性戀的權利。

  當1997年布萊爾領導的工黨擊敗保守黨之時,撒切爾夫人已不再對保守黨有利了。當下執政的保守黨不太可能在下次大選之後繼續掌權,而原因正是撒切爾夫人所造成的黨內分歧。撒切爾夫人的政治遺產依舊存在,尤其在涉及歐洲一體化方面——對於這一問題,撒切爾夫人用“不不不”來一口回絕。
 


【 第1頁 第2頁 】 


    相關專題: 中評社編譯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