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疫情信息公開可提升品質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4 15:26:18  


  這次的H7N9禽流感是否會大面積蔓延?擔心基於認知。其一,今年適逢非典爆發10周年,全民抗擊非典的集體記憶因“逢十情結”而被強化,公眾對公共衛生安全事件異常敏感。其二,與人類社會當初對非典病毒的無知類似,這是全球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病毒,與此前的H5N1不同,諸如病毒源、傳播路徑、傳染性、變異程度等皆為未知,以致官方因一時無法確定病毒種類而出現遲報。

  輿論關注為何從病患死亡到官方通報有20餘天的遲滯,政府解釋稱H7N9尚未納入中國法定報告傳染病監測報告系統,且檢測需要一定時間,這獲得了公眾信任。因此,在這場突如其來的流感疫情中,公眾關注但無恐慌;地方政府、衛生、疾控、農業等端口採取的聯動應急措施,官方回應疑問的積極姿態,都顯示出政府的進步。

  可以說,在近十年一起起公共衛生安全事件(非典、H5N1禽流感、H1N1甲流)洗禮下,政府、公眾都成熟很多,前者反應遲鈍、後者過度反應的極端階段一去不複返了。

  但有進步不代表無缺失。檢視目前為止所披露的危機處理過程,依然存在信息有效性欠缺的問題。

  一是通報能否更加高效?雖然這是全球首次發現人感染H7N9病毒,但被譽為“禽流感獵手”的香港大學教授管軼近日透露,H7亞型(H7N7、H7N3和H7N2)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的病例歷史上已有發生,英國、荷蘭均有感染病例。也就是說,相關疾控機構若能早有意識,也會為確診、防控贏得更多時間。

  二是信息發布能否更全面?由於公眾擔心H7N9禽流感與此前的死豬事件有關,上海抽檢了漂浮死豬樣本後稱“未發現禽流感病毒”。但這並未打消公眾疑慮。科學家的進一步解釋是,能否檢測出禽流感病毒與動物死亡時間長短有關,而用世衛組織的話來說,不排除病源來自豬。豬與H7N9的問題,就在官方與亦具科學權威性的說法有所出入間,在黃浦江上萬頭死豬事件謎團未解的情況下,依然讓公眾追問。

  面對未知,效率即生命,全面即生命。在來勢凶猛的H7N9禽流感面前,擁有成功抗擊非典經驗的政府與民眾,檢視不足就能戰勝未知。(時間:4月3日 來源:美國《僑報》)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