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社交媒體將如何處理信息數量和信息準確這對關係,我們還不得而知;但是,作為網民參與微報道的平台,它或許能為我們研究用戶心理提供更多啟示。通過觀察網民日常訂閱或關注的新聞,我們可以試圖分析他們願意持續關注哪些內容、他們更樂於討論什麼議題,以及他們對哪些內容不感興趣等,最重要的是,當社會上發生一些事情,特別是悲劇時,他們有多大的興趣和參與度。
當年,美國總統肯尼迪遇刺身亡,民眾守在電視機前,遠遠地通過新聞報道尋找慰藉。即便在“9.11”事件發生伊始,大部份民眾的參與方式也不過是向紅十字會提供捐助,或是在朋友間轉發燭光晚會的相關郵件而已。
時至今日,幾乎每個人都希望以不同形式不同程度地參與到事件中去。比作話劇的話,與其做一名觀眾,民眾更想當一名演員。錯誤信息的氾濫成災,或許是網民缺乏責任感和耐心的結果,但也表明他們都想參與其中、不甘人後。換句話說,在普通網民身上,已經可以看到越來越多職業記者的屬性和影子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