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專家:朝鮮恫嚇 意在打破現有東北亞格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19 13:27:46  


 
  問題在於,朝鮮想要獲得的是目前只有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才擁有的權力,而與這種權力相應的,則是五常必須承擔由一系列國際規範和制度框定的巨大責任,其中也包括了不擴散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及其運載工具的責任。從過往歷史來看,曾有大量有關朝鮮涉及與前述規範制度相悖行動的報道,包括綁架、行刺、在與朝建交的友好國家國父陵寢實施針對“傀儡頭目”的爆炸,炸死多名友好國官員;因合辦奧運無望而炸毀韓國民航客機等等;此外,還有種種難以證實或證偽的新聞。最近的則是2010年11月針對有平民居住的島嶼實施無差別炮擊,導致平民死亡的事件。許多此前的案例讓國際社會很難放心地將如此巨大的權力交到朝鮮手中。

  就不擴散機制本身而言,1985年蘇聯以朝鮮加入《核不擴散條約》為條件向朝鮮轉讓用于發電的石墨減速反應堆,這一位於寧邊用于和平目的的核能設施建成後卻變成了朝鮮製造裝料核爆炸裝置的基礎工程。《核不擴散條約》作為全球180多個國家加入的國際條約,是五常之外的成員國獲得和平核能技術轉讓權利,同時接受國際原子能機構監督核查義務的制度,一旦簽署就意味著同時接受了權利和義務。但朝鮮在遭到開發核彈的質疑之後,已數次宣佈退出條約,並先後進行了三次核試驗,雖然朝鮮曾經表示過實現半島無核化是金日成主席的遺訓,而且無核化的目標也被寫入了包括朝鮮在內的六方會談共同聲明當中。

  文章指出,今天東北亞各國都在為經濟繁榮和民生幸福而努力,其中的韓國無論在經濟還是流行文化上都正試圖展現一個崛起國家的姿態。相較之下,朝鮮動輒以毀滅相威脅的對外形象與地區人心思定謀求發展的潮流顯得格格不入。這其中吊詭的根源有兩條:

  首先,朝鮮已經很難做到歷史上那樣與外界的完全隔絕與封閉。隨著時間推移,普通民眾在逐漸知曉外界的真實情況。而朝鮮的體制要求高度集權及其幹部和民眾的絕對忠誠,不能承受這種忠誠受到懷疑與削弱的後果。而一個同文同種、同台競爭、南北兩邊各有親友,經濟上又保持繁榮的韓國,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威脅。這也是朝鮮始終對韓國抱有強烈敵意的緣由。

  其次,朝鮮對外政策的基軸,即期待與美國關係的正常化,與其體制謀求不變之間存在著難以克服的矛盾。按照平壤的思維模式,日本與韓國作為美國的“走狗”,只要朝美關係取得突破,朝日關係和南北關係自然就會迎刃而解。問題是朝鮮希望與美國關係正常化,尋求國際開發援助和大規模投資,就無法繼續保持封閉和隔絕的狀態。平壤希望實現完全由中央控制的對外貿易和投資開發,禁止普通民眾與國外或外國人自由交往,也嚴格控制民眾在國內自由移動,對於外國投資則放在靠近邊境、與其他地區隔絕的“經濟開發區”內,這些投資又隨時可能因為政局或人事變動而生變。這一切其實根本無法吸引穩定的外來投資。朝鮮既希望經濟發展,又希望保持隔絕,防止民眾自行其是;既期待美國“放棄敵視政策”,迎來大規模援助和投資,又因為體制原因無法真正對外開放。這是一對帶有根本性的結構矛盾,也是朝鮮對現有東北亞格局不滿的根本原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