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大國外交中尋求平衡 中俄戰略伙伴求同存異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4-23 00:29:02  


3月22日,習近平會見俄羅斯總統普京。
  中評社香港4月23日電/新任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首訪莫斯科之後,新華社在一次報道中以官方聲調總結了兩國關係的性質是:非結盟,不針對某一個政治集團或者是軍事集團,而是通過互利共贏的合作來實現本國的國家利益。

  21世紀經濟報道刊文稱,中俄兩國“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係”可以追溯到2001年,時任俄羅斯總統普京訪問北京,與當時的中國國家主席江澤民簽署了《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這是個具有歷史意義的條約,開啟兩國全面伙伴關係的新篇章。2003年,胡錦濤主席履新後選擇了首訪俄羅斯。十年之後,習近平主席亦是如此。雙方公開宣告,“一致決定,繼續將發展相互關係作為本國外交的主要優先方向之一”。

  “中俄關係隨著全球局勢變化而發生轉變。”華盛頓中東問題研究中心學者Zubair Iqbal博士說,隨著美國轉向亞洲的目光,俄羅斯的重心也從傳統歐洲向東部轉移。Zubair Iqbal曾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工作35年。而在高層營造全面伙伴關係之下,北京與莫斯科都試圖在微妙的大國外交中尋求平衡。

  協作與平衡

  克里姆林宮在以它的“中國牌”與世界其他國家周旋。

  軍火出口是俄羅斯最有利可圖的生意之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最近成為第一位參觀俄羅斯武裝力量中央指揮部的外國領導人。但在爭取中國巨大的軍事訂單的同時,它不得不安撫中國的鄰國越南與印度,他們也是俄國最有價值的客戶。

  莫斯科政治分析人士盧科亞諾夫(Fyodor Lukyanov)曾如此評價,“對俄羅斯來講,重要的是找到平衡支點, 中國非常重要,但並不是唯一的伙伴。”而中國顯然也有如此意識。習近平3月14日正式當選中國國家主席後,在3月19日就接見美國財政部長JackLew。而4月13日美國國務卿克里(John Kerry)也來到了北京。

  中俄在國際問題上的態度,一定程度上影響到了國際勢力均衡。2012年,國際社會在敘利亞等問題上的踟躕不前正是寫照。

  Zubair Iqbal認為,中東問題瞬息萬變的政治局面讓中俄更團結,以確保西方國家不會在政權變動中會贏得對自己國家不利的條件。

  中俄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一致,反映出對國際社會對通過操縱國際機構實現政權變化(例如利比亞)做法的憂慮。因為這會動搖勢力均衡,影響能源進口自由,會對中俄兩國的國家實體帶來負面影響。因為能源貿易上受到的影響也可能鼓勵中國與俄羅斯境內的分離活動。況且,西方國家對通過暴力和出于宗教目的造反的支持,這些國家的任何政權變化,都會鼓勵和激發中俄兩國少數民族地區的民族主義運動。因此,保持現有的與伊朗和敘利亞的溫和關係非常重要。

  除了中東,同為鄰國與大國的中俄,在其他棘手的國際問題中,利益難免衝突。中國近年來在中亞地區比較活躍,而俄羅斯亦有條不紊地推進與越南的戰略性關係,同時試圖在中國與日本的關係中保持中立態度。

  美國布魯金斯中國問題專家Erica Downs稱,中國在中亞地區的經濟擴張已經侵蝕了俄羅斯在該地區的影響力,特別是泛亞天然氣輸送管道(從土庫曼斯坦直接向中國提供天然氣)給土庫曼斯坦提供了更大的經濟自主權。

  Zubair Iqbal認為,考慮到中國需要俄羅斯的支持來抵抗美國對亞洲的影響,中國將會願意在部分領域,例如中亞,順應俄羅斯,並且在支持俄羅斯在中東問題上的立場的同時,幫助俄羅斯應對歐洲的力量。由於金磚四國越發重要,中國獲得了更強大的經濟推手,同時美國在通過擬定貿易合約加強與歐洲的聯繫,俄羅斯很有可能需要中國的支持。而美國對太平洋航線的控制,以及美國與歐洲簽訂自由貿易合約的可能性,讓中國和俄羅斯陷于不利局面,從而需要更加緊密的協作。

  “不言而喻,中俄兩國都將追求各自國家利益,可能會在很多方面有衝突,需要妥協和折中,特別是地區問題上,他們很有可能會求同存異擱置爭議。”Zubair Iqbal總結。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