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人民日報:中方從未承認日本非法佔有釣魚島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0 11:39:17  


 
  琉球大學者、紫金大夫程順則在其所撰《指南廣義》(1708年)中記載了“福州往琉球”的針路,該書附圖中將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連為一體,與古米山之間成一明顯的分界線,表明古米山是中琉分界線,釣魚島界黃尾嶼、赤尾嶼是中國島嶼。

  1719年,日本史地學家新井白石撰《南島志》所繪琉球國全圖,即以最西南端的與那國島和西南端的久米島為琉球國邊界,釣魚島不在琉球國全圖之內。

  1809年,日本學者高橋景保繪《日本邊界略圖》中,也未將釣魚島列入琉球。

  一些西方人的著述也有上述類似記載。如,1809年法國地理學家皮耶•拉比等繪《東中國海沿岸各國圖》,將釣魚島、黃尾嶼、赤尾嶼繪成與台灣島相同的顏色;1811年英國出版的《最新中國地圖》、1859年美國出版的《柯頓的中國》、1877年英國海軍編制的《中國東海沿海自香港至遼東灣海圖》等地圖都將釣魚島列入中國疆域版圖。

  近代以後,中國加強了對釣魚島的管轄。同治二年(1863),胡林翼、嚴樹森等編繪的《皇朝一統輿圖》用中文地名標出了釣魚嶼、黃尾嶼、赤尾嶼等島名;而凡屬日本或琉球的島嶼,皆注有日本或琉球地名。作者在跋文中特意注明,“名從主人,如屬於四裔,要雜用其國家語”。這明白無誤地說明釣魚列島是中國的領土,與日本毫不相幹。

  1871年編寫的《重纂台灣通志》將釣魚島列為台灣宜蘭縣的海防要衝。其載,“噶瑪蘭廳即廳至北界三貂,東沿大海生番聚處……廳治南港門寬闊,可容大舟,屬噶瑪蘭廳營分防,又後山大洋北有釣魚台,港深可舶大船千艘,崇爻之薛坡蘭,可進舢板船。”  

  綜上所述,至晚從明朝開始,釣魚列島就已成為中國疆域的組成部分,並得到了國際社會的承認。

  據目前所見文獻,日本人首次探察釣魚島是在1884年。1884年,日本商人古賀辰四郎登上釣魚島,隨後向沖繩縣地方政府予以報告,沖繩縣政府隨後對釣魚島展開調查,並提請日本中央政府在釣魚島建立國標,但為中國方面發覺。由於顧忌釣魚島屬中國領土,日本政府未敢輕舉妄動。

  在甲午戰爭後期,日本已穩操勝券,日本政府認為竊取釣魚島時機已經成熟。1895年1月,日本內閣會議召開秘密會議,討論並通過了在釣魚島修建界樁事宜,在中國政府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單方面以秘密決定的方式將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劃歸沖繩縣所轄,日本就此竊取了中國釣魚島。

  1895年3月,清政府在戰場失利,被迫與日本議和,並簽訂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按照《馬關條約》規定,中國將台灣全島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讓與日本,其中包括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此後,釣魚島及其附屬島嶼一直處於日本控制之下,直至二戰結束。

  1943年,中國與美英等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國簽署了《開羅宣言》,明確規定,“日本所竊取於中國之領土,例如東北四省、台灣、澎湖群島等”,歸還中國。1945年的《波茨坦公告》不僅重申了《開羅宣言》的這一規定,而且強調日本領土限於“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國及吾人所決定其他小島之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